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51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91.
李占鹏 《求是学刊》2004,31(2):101-106
元代戏剧批评是中国古代戏剧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的观念从戏剧范畴著录、形态编纂、本体认识、功能感知、作家鉴定、优伶推介诸方面都发生了全新转捩 ,不仅初步提出戏剧创作、表演与戏剧沿革、嬗变的重要范畴 ,而且着手阐释戏剧基本原理 ,构建戏剧理论体系 ,为中国古代戏剧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无与伦比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92.
分别从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元杂剧作家地位出路才情等社会的角度,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欣赏偏爱的观众接受角度,以及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元杂剧历史剧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3.
黄晶 《学术探索》2014,(11):103-108
英国作家、戏剧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戏剧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新文化运动之后,其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深受中国社会时代语境的影响。民国时期的高尔斯华绥戏剧传播以作品翻译、评论等宏观方面的研究为主,高尔斯华绥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公问题的揭露成为主要关注点。新中国建立后,高尔斯华绥戏剧作品迅速受到冷落,学界对其作品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1978年至今中国掀起了外国戏剧研究热潮,但高氏的剧作继续遇冷,翻译和研究者寥寥。  相似文献   
394.
在中国,莫里哀是最早被引进和最受欢迎的西方古典戏剧家之一,但是真正形成对他的研究高潮还是在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此前的研究多半是以历史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着重研究莫里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强调其战斗性。1978年以来,中国的莫里哀研究不仅成果超前,而且逐步深入,论者对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莫里哀是反封建的战士还是表现路易十四时代主流意识的戏剧家?莫里哀是古典主义作家还是现实主义作家?如何看待莫里哀喜剧中的悲剧因素?如何认识莫里哀作品中的所谓"扁形人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力度不够,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以至少有突破性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95.
吉平  张阿利  李娜 《唐都学刊》2010,26(6):75-78
作为新时期出现的崭新的电影流派,中国西部电影对几乎同时期出现的第五代导演的创作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为第五代导演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又表现在第四代西部电影导演在纪实美学和戏剧美学的艺术手法与叙事方式上对第五代导演的传承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96.
作为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戏曲剧种,布依戏彰显出鲜明的审美个性。但作为中华民族戏曲的组成部分,布依戏与传统戏曲在审美风格、审美气质、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亦具有审美互融性、审美相通性,而且,二者在审美品格上,都深蕴着民间性格,都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本位立场。布依戏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最终旨归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397.
黔东南侗戏《金汉列美》是对美好爱情永恒追求的一首赞歌,是侗族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金汉列美》的原始戏文版本已经遗失,在戏师的代代相传中,出现内容相似、特色各具的不同版本。对比这些版本内容的同异,挖掘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发现《金汉列美》具有创作年代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保留丰富侗族文化信息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又体现了人类永恒追求的普遍价值,堪称"本土原创第一侗戏"。  相似文献   
39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特别是地方戏曲,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着令人堪忧的前景,戏曲作为一个整体在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急剧下降。屏南四平戏当前正面临这样的困境,如何发扬其特色,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屏南四平戏,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9.
本文试图撇开政治权力消长和意识形态转型所带来的偏见,以学术的方式考察“文革”时期“样板戏”在舞台艺术风格方面的特征以及“样板戏”主导者的真实意图。本文认为,“样板戏”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编程。“样板戏”根据“文革”意识形态逻辑,在戏剧结构、音乐形式、唱腔设计、舞台美术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是在政治权力指令下的自上而下的文艺生产制造出来的一种畸形的艺术。在庞大的意识形态神话破产之后,那些从意识形态躯壳上脱落下来的若干艺术残片,却仍散发出几丝迷人的美学光芒。  相似文献   
400.
文章探讨传统社会关于灾害和禳灾的神话观念,以希腊和中国的经典戏剧作品《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展开文学人类学的跨文化透视,揭示从禳解性的仪式行为到替罪羊式的悲剧文学发生的文化自卫法则,重新建构有关文学功能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