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0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217篇
管理学   37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94篇
丛书文集   1696篇
理论方法论   721篇
综合类   9905篇
社会学   865篇
统计学   8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930篇
  2011年   1060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812篇
  2007年   1091篇
  2006年   1037篇
  2005年   904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21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基础研究投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进行分析,其次从布什和斯托克斯的科研模式角度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加大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2.
张承志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倾诉性,小说文体的诗化色彩十分突出,小说作品的意象较为丰富。张承志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建构使作品充盈着浓郁的诗意和抒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小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33.
鲁迅先生受家庭变故 ,家庭成员以及自身感情经历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人格特质———超越时代的叛逆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和独具慧眼的审美情趣 ,并以伟大的人格特质通过作品的渲染构建社会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4.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35.
石湾陶瓷艺术品类繁盛,在实用功能中蕴涵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再现着石湾陶瓷艺术对生活的解读;在各类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中表达着石湾陶瓷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36.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中国人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已割裂。 10年文革浩劫过处 ,老百姓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支柱几近崩塌 ,中国百姓的精神世界里剩下的仅仅是自相矛盾的奇妙混合。而在西方商品大潮中所形成的竞争意识和拜金主义因贫富差距的拉大而得以大行其道 ,社会风气趋于浮躁、迷茫和急功近利。当文学创作恢复和发扬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和现实战斗精神的时候 ,“五四”新文学的“文学的启蒙”传统也悄然崛起。当经济成为时代的巨型话语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人文话语既是面临挑战的境遇 ,也是得以复兴的契机。实现大众文化传统化就是建立一整套顺应自然、合乎人情、合乎客观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理论 ,可以为全人类提供和谐共处的准绳。而实现传统文化大众化则必须以关注现实、中外合璧、革新教育为途径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我国近20年来的电视美学理论、电视剧研究和专题片研究进行评述,探寻了电视艺术理论对电视艺术特性的辩析以及随着电视艺术的介入,电视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和商业化趋向。  相似文献   
38.
Many recent institutional reform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have reli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xplicit scheme of deposit insurance. This instrument aims at two main targets, contributing to systemic stability and protecting depositors. However, it may also affect the interest rate spread in the banking system, which can be viewed as an indicator of either inefficiency or market power in this financial seg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deposit insurance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and economic variables on bank interest rates across countries. We find that deposit insurance increases the lending–deposit spread in banking. The main effect seems to arise not from the deposit side though, but from an increase in the lending rate. We interpret this result as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moral hazard problems related to this instrument. We also find that higher quality of institu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spreads, thus contributing to eroding sources of market power in the banking sector.  相似文献   
39.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a repeated public goods problem may be solved by using Tit-for-Tat (TFT) on the Lindahl point. The general solution is developed; geometric an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offered.I wish to thank an anonymous reviewer for very helpful comments on earlier drafts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40.
席勒的思想中,存在着对宗教的批判和赞扬的矛盾。席勒相信人的自由和美德及神的存在,世俗的宗教压抑人的自由,所以受到席勒的批判,而作为审美假象的游戏的宗教,对人性的和谐起着导向作用,因而受到席勒的赞美。在席勒看来,人性的和谐并不是审美教育的完成,真正自由的人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需要借助于崇高。而代表人类神性的宗教,作为一种典型的崇高,实现了人类的自由、美德及神性的统一,对人类的精神起着提升作用,因而得到席勒的充分肯定。以人性的完善为准绳,席勒批判否定人性完善的世俗宗教,赞扬肯定人性完善的神性宗教,这就是他在宗教观上产生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