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4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管理学   38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2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34篇
丛书文集   2472篇
理论方法论   814篇
综合类   14307篇
社会学   1034篇
统计学   7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1157篇
  2013年   1075篇
  2012年   1349篇
  2011年   1585篇
  2010年   1306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662篇
  2006年   1509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009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722篇
  2001年   569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预防职务犯罪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设计 ,其中道德预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道德预防之所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可行 ,其依据主要是来源于道德本身的社会功能和法律的不完善性 ,以及职务犯罪主体和行为的特殊性。在我国 ,开展职务犯罪道德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道德预防的道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2.
按现有立法,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均是登记。但立法上却有不登记的例外,实践中也有这种需要。如果法律上能够明确,在一定条件下,不动产的物权变动可以以登记外的公示方式存在,它对于保障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了减少负面效应——实施这种公示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二重买卖、重复抵押等,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构块式语法的角度观察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间构块式意义的差异。用磁体构造模型,结合BROWN语料库统计数值,来阐释双及物动词词义类型与两种构块式选用的关联性,以便准确掌握选用两种构块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34.
<共产党宣言>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是我党在新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报告从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35.
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把高校实验室建成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基地 ,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应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并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 ,加速提升实验室整体实力 ;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实验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6.
全球化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 ,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必须要从思想、组织和作风等方面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7.
论学术道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道德建设的机制是多种机制的整合。学术道德建设主要应形成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机制、学术道德舆论引导机制和学术活动规范综合运行机制。这些机制的良性运行 ,才能促进学术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8.
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建构”原理的实质意义给与 :主体建构对象就是给与对象意义。这是讲求读者建构 (再创造 )文本意义一路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9.
文化作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 ,理论界在许多方面存在分歧。本文着重厘清了人们对文化在概念、价值方面的误解 ,认为文化是一个标志人的主观心态和观念形态的范畴 ,是人处理其与客观世界的多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和解决人类内在精神需求的方式 ,这种方式表现为并对象化为千状万态的精神现象和产物 ,并且认为文化对人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是个客观事实 ,文化的作用已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演进过程中 ,最后从文化的价值意义出发 ,阐述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社会现的视角──审视了公共政策。因为在过去的有关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我们无法看出各个政策的重大区别,而事实上它们在是否符合人性的需求,充分考虑民意的基础并有效促进了人民的自由与福利等方面是有着重大区别的。本文将公共政策界定为是一定的权利中心在众多备选的计划、规划或可行之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并采取行动的这样一个过程。由此对选择的社会观基础进行考察,社会观影响到了人们对待集体行动的态度,进而又影响到社会秩序观。而持有不同的社会秩序观的人对公共政策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最终得出好的公共政策的基本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