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77篇 |
免费 | 265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0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85篇 |
人口学 | 92篇 |
丛书文集 | 1116篇 |
理论方法论 | 528篇 |
综合类 | 6273篇 |
社会学 | 788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241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602篇 |
2013年 | 597篇 |
2012年 | 639篇 |
2011年 | 758篇 |
2010年 | 573篇 |
2009年 | 529篇 |
2008年 | 541篇 |
2007年 | 711篇 |
2006年 | 646篇 |
2005年 | 560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193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网络舆情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邓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123-126
近年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变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成为直接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间接推动高校群体性事件恶性化发展的"催化剂"和阻碍高校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解决的"绊脚石".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建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网上、网下联动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92.
江淋淋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56-58
城市农民工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多方面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其主要根源是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普遍标准解决农民工问题,就需要推动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转变政府治理理念: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政府将致力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社会管理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的社会治理转变,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3.
夏登武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118-121
从丰富学术知识的表现风格,发掘科研成果的多维价值;搭载多种媒体路径,拓展学术期刊的新闻报道功能;利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力推科研微信息的渗透与传播等层面分析了“小众学术”走进“大众视野”的传播策略。认为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学术期刊应拓展科学传播功能,将科学知识延伸到普通生活语境,以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4.
赵向南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4-105
有效引导舆论,是党报肩负的重任。面对新媒体迅速普及、各种观念不断碰撞等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党报要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变化,推动纸媒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独有资源优势做好时政新闻,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95.
公共组织要从效率、效能和效益(3Es)三方面得以提高,必须实施机构的业务流程再造(BPR),从根本上进行体系的再设计.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针对公共组织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多目标问题,提出公共组织BPR决策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目标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为公共组织实施流程再造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6.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对于推进公共行政制度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和塑造现代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必须实现参与型、服务型和法治型行政文化的根本转变,通过树立效益、服务、公开、信用和团队学习等基本理念,以构筑我国21世纪全新的公共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97.
唐欣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80-187
农村土地制度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连续性修法,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承包地“三权分置”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均已入法,但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却甚少被立法或修法提及,在不同类型土地之间发展失衡。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之初即具有中国特色,既包含双重“公”的本质,又体现“共”的属性,具备农民生存发展福利的保障功能、农村公序良俗的维护功能、集体土地合理利用的增进功能。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法权构造对推动物权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是有必要的,系统化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有明确的权利主体、清晰的客体范围、完备的权利内容以及规范的使用期限,方能有效发挥出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98.
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与基层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99-107
通过对农村不同公共品供给方式实践的考察,发现了两种不同的供给理念。作为一种典型的“输入”式供给方式的项目制,因为忽视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的自主性,导致资源浪费和治理失效的问题;成都市推行的公共服务资金政策,通过将决策权下沉到议事会的方式,实现了公共品供给方式从“输入”到“嵌入”的转变。研究发现,普惠性的资金分配和弹性化的使用规则、需求表达和组织回应的制度化、村庄治理资源和治理手段的组织吸纳、群众参与和基层监督机制这四个层面的实践机制保证了公共服务资金具备公共性、权责性、合法性和透明性四个基本特征,从而体现了基层善治的基本要求,是善治理论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们对养老服务需求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城乡间的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公平问题也愈加凸显。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逐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服务性;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统一,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关于公共服务体制与机制及其创新问题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对国内外公共服务体制与机制及创新的研究进展作出评述。作者认为,从总体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而且不同学者从不同领域、角度勾画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与合作框架扩展的多种可能性图景。但是,目前国内的研究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有关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基本概念不够清晰;学者们对新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目标框架缺乏明确共识;理论层面的探讨多,结合具体案例的实证研究少,理论成果的政策指导意义不强;跨学科、多维视角的研究以及宏观上和整体上的系统性研究不足等。这些有待于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拓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