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9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管理学   28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3篇
人口学   91篇
丛书文集   1047篇
理论方法论   519篇
综合类   5868篇
社会学   797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680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There is broad agreement that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critical for successful democracy. Recently, scholars have linked such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notion of social capital—community-level resources, such as trust, norms, and networks, that foster collective action. Much uncertainty remains regarding the sources of social capital, however. Here we examine two different features of community life that are believed to nurture soci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urn: public venues where relative strangers can meet anonymously, socialize, and share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i.e., venues for informal interaction); and venues for organized exchange between familiars, such as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clubs. Using quantitative data from America's largest citie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supposed sourc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respective rates of voter participation. We find little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informal interaction in fostering an active and engaged citizenry. We do, however, find evidence that citizen participation was related to some types of associationalism (or organized exchange). In particular, associations that fostered high levels of mutual interdependence among members seemed the most strongly linked to higher level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972.
村干部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实践中村干部行为却出现了日益权变的趋向。通过对S省J县7个村庄的项目进村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与公众参与是影响和塑造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关键变量。项目进村中,村干部角色在国家“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制度角色定位中出现了变异或偏移,呈现出“撞钟型”“横暴型”“分利型”“协调型”干部四种行为类型,村庄治理也由此呈现为“沉默秩序”“普力夺秩序”“谋利秩序”和“多元治理秩序”四种治理型态。新时代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对村干部角色具有纠偏和规制效应,促使村干部角色回归其应然位置,促进乡村多元有序治理和良善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97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从公共服务供给这一相对具体的层面上来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解决的好坏同样是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最终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公共服务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三个层次的具体分析,我们应实行政府主导提供,多元主体合作生产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974.
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诉讼立法和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都将适格原告的范围限定于直接利害关系人,这种限定难以有效解决现实中不断涌现的新型群体性纠纷,需要对适格原告的范围进行必要的扩张.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扩张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求,可以赋予检察机关、相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在特定务件下作为适格原告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相似文献   
975.
知情权在中国是一个备受尊重而又模糊不清的概念,其立法严重缺失,法律救济步履维艰。本文从法律制度层面分析知情权救济缺失的深层原因,并借鉴国外公益诉讼理论,提出如何在中国构建公益诉讼的知情权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76.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和谐社会视角下政府治理模式的重要选择。本文以公共精神结构为分析视角,通过探讨服务型政府治理在理念——模式——职能方式等三个层面的价值演化,分析服务型政府形成的公共伦理结构,以期论证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因由。  相似文献   
977.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78.
王俊豪通过对城市公用事业分类研究,发现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存在许多竞争空间,而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他认为,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有巨大的潜在空间,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可实行分类民营化政策。戚聿东、范合君认为,十二五时期要把竞争化改造作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攻方向,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同时需要把运营模式改革与竞争模式改革作为着力点。齐兰和郑少华认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具有综合监管、无缝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态势,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必须采取诸如调整金融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实施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胡亦琴认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相关制度、机制,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79.
特许经营制度是公用事业市场化的主要实现形式,政府监管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治化的重要内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的基础是实现监管权的统一与独立。应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完善特许权授予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模型及周期性审查和调整是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价格监管的核心。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是督促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及建立质量检验体系。政府监管应推动公用事业的网络化普及、排除歧视性及完善补偿机制,以确保特许经营项目履行普遍服务。此外,必须加强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政府监管的监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80.
广告文本中的身体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等处书写或设置的各种标牌或警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也越来越多,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媒介,人们对于公示语这个能够展现中国国际形象,体现城市文明水平的窗口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从英汉语言的特点和差异出发对英汉公示语的表达方式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旨在说明公示语翻译背后的语言文化影响以及探索公示语互译的策略与技巧,为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提供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