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97篇
社会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91.
裴峰 《科学发展》2014,(3):13-17
公共性是政府的基本属性,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构建中,必须立足其公共属性,重点发挥引导作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要重点发挥好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292.
政府外宣翻译肩负着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具有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因此,它的译介将直接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效果乃至国家的整体形象,本文结合政府外宣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冗余现象,通过对词汇、句法两个层面的具体分析,指出“经济简明”原则对政府外宣翻译极具指导意义,能有效避免译文的累赘繁复,提高政府对外宣传英译的效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293.
动产抵押物的交易会引起抵押权人和标的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平衡这一冲突,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有两种选择:或者适用"物权的排他性"原则绝对地保护抵押权人,或者遵照"物权排他性止于交易安全"以保护交易第三人。但这两种选择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权利失衡。因此,改进动产抵押程序与效力,设置动产抵押物的登记对抗制度,是平衡动产抵押权人和善意取得人之间利益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294.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领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外宣翻译也就自然成为当前译界比较注重的内容。接受美学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告诉我们,在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并协调文化、语言、文本、读者等因素,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参照不同的理论层面,在全球语境下翻译旅游文本。此外,译者应当增强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意识,借鉴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更好地完成宣传中华旅游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295.
全球化的发展标志着公共性时代的到来,世界性问题的公共性意蕴呼唤一种相应层面上的公共性理论、设计或价值观念。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性”内涵的探讨,可以将“公共性”界定为一种多元化空间中的个体在共在、共处中接受并遵循共同规则,形成并追求共同价值的过程、精神与范式。中国文化历史上不乏诠释公共性的内容,然而其功用往往囿于家族或某个社群的伦理规范内,直到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为当代中国文化公共性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96.
生态文化理念传播规律与战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括生态危机的“现代性危机”以及生态经济新的发展趋势预示着一个崭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的到来。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生态文化主体的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问题。文化分为三个层次: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俗文化感性文化层次;对前者进行理性升华的雅文化的理性文化层次;雅文化政治化的政治文化层次。生态文化理念的传播是一个生态“政治社会化”带动生态“社会政治化”的规律与战略的过程。其关键是观念性知识分子成为取得生命的内在自由的生态文化的先进教育主体,在公共领域进行生态文化的政治社会化的话语传播的实践,从而建构生态政治的合法性,使现代人确立“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的“内在关系存在论”的生态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形成两种和谐的关系:“主体间”的存在体验关系、“主体—客体—主体”的实践认知关系。进而建立符合生态正义的绿色差序格局和谐发展的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297.
作为深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气质的范畴,“国家社会性”源生于国内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的学术场域。感知“国家社会性”,应以对“政府公共性”“国家公共性”“国家中立性”等范畴的辨识为基础。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功能、国家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国家所代表的社会整体利益,彰示了“国家社会性”的核心内涵。“国家社会性”是一种批判性和建构性的介入,这一范畴的应用是对传统阶级主义国家工具论的纠偏;在与相关范畴的对比中,“国家社会性”显出了自身存在的概念优势,继而拓展了对国家性质的讨论并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关切。  相似文献   
298.
文章以云南省宁边村为例,从引进“累进制”的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加强政策宣传三个方面,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9.
政府网站的英文版属于外宣翻译的范畴。本文作为个案研究,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舟山市政府网站英文版在语言、语用和文化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和译者应共同努力,提高政府网站英文版的质量,尤其是译者应具有较强的外宣翻译意识,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政府网站的英文版符合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规范期待,从而实现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中的“明晰”、“真实”、“信任”、“理解”四种价值观。  相似文献   
300.
从私人性到公共性——论公共权力的属性和归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圣中 《东方论坛》2003,(1):100-109
本文试图从权力的两重属性(即私人性和公共性)来梳理权力的内在运行法则.本文认为权力的私人本能性是促使权力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动力,而社会资源的稀缺就会造成资源占有者对缺乏者的支配.这种支配性权力就是控制权.与支配性权力相对的是个人自主性的行动权.正是行动权(包括人的行动和言语)赋予了个人自我展现的能力.按照私人性逻辑生成的公共权力将会对社会道德责任造成严重的压力,所以本文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制度公共性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