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5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38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2956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和现实意义,认为其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弱势群体作为扶持和维护的重点;实现更全面更现实的人文关怀;营造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92.
中国要实现社会现代化 ,必须依靠理性精神的支撑和弘扬。弘扬理性精神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不断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理性文化的启蒙 ,并正确看待西方社会出现的后现代思潮。  相似文献   
993.
科学精神不仅是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应予秉持的一种职业操守,也是大学文化得以产生并永续传承的实质性内涵和根本性要求;不仅是高等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各个功能的内在主题,也是当下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更是统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缺位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前提;以科学精神为统领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文学作品抒写的对象,有时隐含着作者本人的生命体验与生活轨迹,阅读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不难窥见她不幸的童年经历,家族、家庭环境,时代、社会背景,不幸的爱情,西方文化的浸染,自身性格因素给她创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其早期文化观来看,梁漱溟根本不是反对西方文化,而是反对反东方文化;不是反对科学民主,而是始终肯定德先生和赛先生;不是代表农业宗法封建思想,而是认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他对东方文化的看法,与其说是文化保守主义,不如说是文化多元主义;梁漱溟的思想不是站在“过去”而“反现代化”,乃是站在“未来”来“修正”资本主义。他的早期文化观既有对文化问题的深刻观照,又是浸润千年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维持文化自信的一种安顿,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99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逐步兴起,社会经济发展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首先面对的是知识经济的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思维方式;开发自身潜能;培养人文精神;树立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9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建设,不仅要宏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主旋律,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而且要倡导与杜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构建起多层次、多侧面的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既要充分体现向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趋势,又要在现实功能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998.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为边疆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主要依托广大大学毕业生,为改善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现状而开展的西部支援活动。这项活动与兵团建设有着共同的宗旨,二者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支教精神是兵团精神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对促进西部支教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9.
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9世纪 ,适应武士群体战争实践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武士道 ,12世纪末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而成为制度的道德规范 ,17世纪经山鹿素行等武士道理论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又成为信仰的道德规范。 19世纪后半期 ,由于明治政府的强制推行 ,武士的道德规范发展为日本全民的道德规范。武士道以利益为杠杆 ,靠生命来体现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精神资源 ,驱使臣民以统治者的意志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日本人 10 0 0多年的历史创造中 ,武士道崇尚武勇的“战争之道”和强调忠诚的“献身之道” ,逐渐与日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沉淀为日本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人文精神涵义等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人文精神涵义等问题的认识尚有许多分歧或含混之处.文章分析了人的主要精神因素的不同作用及人文精神的人性基础影响,阐明了“人文精神是人类自觉弘扬人性与构建人格活动的一种意识反映与情怀流露”的重要观点;继后,探究了人文精神同人文主义、人文知识涵义的异同,朴素人文精神与典型人文精神的不同以及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分子的关系,提出与论证了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一种目的性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