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72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2148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概念,是在历史的社会的语境中"建构"起来的。参与建构的不仅有理论家、作家,还有读者。最广大的读者群,是建构文学观念不容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力量。文学的定义,不但会随着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而迁变,而且会随着民族、国度、地域、人群的文化单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文学观念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但不应该造成断裂,需要寻求"文学"概念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学科基本概念的建构是群体的社会性行为的结果,是历时的和共时的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近年来,媒体传播技术的飞速进步,文学产品与文化商业的日形紧密的联结,社会大众对文学概念建构的影响力增强。我们需要把接受的文学性、审美性作为一个重点来关注。  相似文献   
62.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对汉字词式书写文本与传统的字式书写文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正确率,来评价汉字词式书写对小学生阅读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阅读字式书写文本相比,第一次阅读词式书写文本即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各年级小学生的中文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63.
多元传媒的崛起催生了浅阅读时代的到来,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与更新使作为传统媒介的报纸影响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报纸传媒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须在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和整合力等方面下功夫,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服务价值,使社会交流更加有效和通畅.  相似文献   
64.
张涅 《文史哲》2007,(5):67-72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行及其与弟子时人的问答,解读时宜把语录意义与语录存在的具体语境、涉及的特定对象联系起来;假如脱离具体境况纯粹作形而上的认识,就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语录涉及的对象大略分为"君"、"仕"和"士"三类,其中的修养之道各有侧重:关于"君",要求仁爱、以身作则;关于"仕",要求敬事、谨慎、谦恭和识时务;关于"士",则要求有信仰和批判的精神,奋发有为。孔子提出这样的修养之道,是根据角色定位("角色")和适时而处("时中")的原则,其中关于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认识尤其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5.
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思维.为此,要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发挥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创造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探索型模式与自主型模式.  相似文献   
66.
预设是以隐含的方式内嵌于句子或语段之中的无须断言的信息或命题.作为一种语用现象,预设编码和解码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接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两个过程均不容忽视.在重视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的同时,应强调接受过程中的读者反拨以及对语篇的创造性解读,从而使文学语篇的创作和解读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7.
一种语言学上的解构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代表希利斯·米勒认为语言是不确定的 ,一切阅读都可能是误读 ;而最佳的阅读方式应为修辞的解读。如斯蒂文斯的诗《星期天早晨》 ,一般的文学解释把这首诗理解为“宗教与人性的沉思” ;而通过对文本的解读 ,我们却从中体验到了“灵与欲的升华”。  相似文献   
6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theme of prostitution in two stories by the Russian writer Vsevolod Garshin (1855–88). Like many autho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Garshin utilizes the symbolic figure of the prostitute to question social and medical beliefs about commercial sex. Focusing on Garshin’s “Proisshestvie” (“An Occurrence”, 1878) and “Nadezhda Nikolaevna” (1885), the article traces the use of melodrama and violence in the depiction of prostitution.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Garshin’s use of St. Petersburg to add heightened meaning to the fallen woman’s plight. Connected through the Petersburg myth and the character of Nadezhda Nikolaevna, the stories complicate the traditional redemption plot associated with prostitutes by focusing on the inner life of the fallen woman and her impact on the male characters that she encounters.  相似文献   
69.
This article uses Bakhtin's concept of heteroglossia to explore how linguistic repertoires are exploit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identity and management of relationships through text‐messaging. The study focuses on text‐messages sent and received by ‘Laura’, a middle‐class woman who has returned from university to her family home in rural Engl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Laura's texted exchanges, informed by quantitative corpus data and ethnographic interview, details the role of heteroglossia as Laura and her interlocutors position themselve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and negotiate differences in gender, class, education, past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aspiration. The study shows how heteroglossia can emerge even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from similar backgrounds with largely shared language resources,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of linguistic repertoire to consider the part that digitally‐mediated linguistic resources play in individuals’ wider identity projects.  相似文献   
70.
《红楼梦》两部英译本称谓翻译及其差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两部英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称谓翻译的研究,探讨并说明《红楼梦》的两位译者之所以在称谓上采用不同的译法不仅仅因为两位译者不同的文化身份,而且还与译文的翻译目的、预期读者以及翻译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