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471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1.
建国至今,中国形成了四大对外战略:合纵战略、韬晦战略、机遇战略与和谐世界战略.四大战略的演变源于战略思维模式的演进,即由矛盾的主客二分性、对立的思维模式到生态的思维模式的演进,由功利型的思维模式到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互利型的崭新的思维方式演进。从和平共处到和谐世界的演变和战略思维模式的演进,反映出中国政府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日益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12.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编制故事.从<孤儿救祖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的电影,都体现了这一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传统.谢晋电影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如下特点:其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且其起点比较低.这个女性从家庭里跑出来,成为孤独无助的人,找不到理想和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会遇到一个比她更成熟、更年长的男性.这个男性一般都是革命理想的象征,他会帮助她去克服种种困难,使她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得以解脱,从而渡过危机,超越自我,最后进入到一个革命大家庭当中去.在谢晋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影片的故事模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某个男性主人公被冤屈,被打成"右派",或被流放,受到社会排斥;最后影片中最漂亮、最善良的女人却喜欢上这个被排斥的男人,最终用家的温暖、用女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去抚慰他被集体所排斥时产生的创伤.第三阶段的谢晋电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困惑的挣扎状态,而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谢晋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他自己还是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无法真正让电影回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谢晋电影,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观众,所以这个时期他逐渐退出了电影的中心舞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是高峰,但谢晋电影在两个时代都是高峰.从1949年到1976年,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如果说有的艺术家是超前时代的话,那么谢晋就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更多地把传统、西方、当代结合到一起,一直保持和时代同步,成为中国主流电影30年的代表.谢晋是谢晋时代的高峰,而且也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不可逾越的经典大师.  相似文献   
613.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语义分析方法就在科学哲学的历史演进与传承中具有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它也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相互借鉴与渗透提供了对话的平台。今天,当我们反观这一历史时,重新理解语义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认识语境化的语义结构对把握科学理论解释的基础地位,掌握确定和表达指称是对理论进行解释的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核心,明确“二维”语义学分析是当前语义分析方法论研究的必然趋向,从而,在形式、内容、结构和体系上重建语义分析方法在科学实在论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对推动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614.
Mainstream game theory explains cooperation as the outcome of the interaction of agents who permanently pursue their individual goals. Amartya Sen argues instead that cooperation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y positing a type of rule-following behaviour that can be (and often is) out of phase with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goal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 collective identity. However, Sen does not clarify the ontological preconditions for the type of social behaviour he describes. I will argue that Sen's account of collective identity can be best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John Searle's notion of collective intentionality, while Sen's explanation of rule-following behavior and agency is best understood using the critical realist transformational model of soc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615.
从《太平狗》看底层叙述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底层叙述成为当代文学最大主题,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太平狗》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在同类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笔下地狱般的城市在现实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无法作为“典型”;作者将农民工等同于道德的纯洁,更简化了这一群体丰富的心灵感受。《太平狗》暴露出对底层叙述的种种偏离,使得这篇小说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的社会影响,引起更多人对农民工这一底层代表的关注,却无力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  相似文献   
61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文献提供了解释国家行为的两个外交政策理论--经典现实主义和防御型现实主义.经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扩张是因为它能够扩张;而防御型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扩张是因为它不得不扩张.而扎卡利亚的"政府中心型现实主义"理论,在保留了经典现实主义核心内核的同时,认为外交政策是政府制定的,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制定的.三种理论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将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17.
This paper undertakes an historical re‐evaluation of Louis Althusser's philosophical legacy for modern Marxism. While Althusser self‐consciously sought to defend the scientific character of Marxism, many of his closest followers eventually exited the Marxian paradigm for a post‐structural post‐Marxism. We argue that this development was predominately rooted in a series of philosophical errors that proved fatal in a period of retreat for European socialism. There has always been, however, a second post‐Althusserian legacy associated with the critical realist conception of Marxism initiated by Roy Bhaskar. Bhaskar found part of his inspiration in Althusser's successful posing of the question of Marx's science and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cavate the proper links between Althusser and Bhaskar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realism and 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618.
茅盾是有着纪录中国社会的"宏大叙事"理想的作家,又是致力于引进西方文艺思想的理论家。他对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引进,目的是吸取一种注重"实证"的近代科学精神,并且不着痕迹地完成了由理性世界向感性世界的过渡,创作了显示左翼文学实绩的《子夜》等一系列文学名著,在实践上印证了中国式的"写实主义",催生了社会剖析小说流派的诞生。  相似文献   
619.
考察残雪审美之思与西人的上帝情结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联系,不难从残雪与外国文学关系这一角度揭开残雪文本费解之谜由于一面承受外国现代主义思潮的撞击,一面浸润中国现实土壤的滋养,所以如果硬要给残雪及其文本一个界定的话,那么可以说她既是一位世界性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个骨子里渗透了中国现实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并且因为一切真正的艺术品都表现人的存在形态,故而残雪奇异的审美之思与外国文学(现代主义)相交的结果反而证明了残雪文本青睐心灵的真实魔幻,既是现代主义的,也是现实主义的;既已步入世界文学进程,又是中华民族的、湖湘本土的.  相似文献   
620.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能在欧美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是与它的"魔幻"表现手法分不开的.因为它善于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变现实为神话,又忠实地继承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了一些新的技法,从而给魔幻现实主义增添了特有的魔幻效果.其具体表现为以拉美土著的传统观念表现生活,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创新的结构形式等等.由于时代原因,它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