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39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19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高校"推优"工作的基础、点与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团支部建设是高校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入党工作的基础,党团校、社团载体是此项工作全面铺开的主阵地及其外围延伸,党内生活、任务担子与相关团、学活动则发挥锻炼重点对象实践素质的作用,双向责任,"一对一"联系人、定期考察鉴定,党团衔接则是保证"推优"过程规范化的好制度.  相似文献   
52.
新形势下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形势下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介绍了在理工科院校以"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课堂教学、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协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4.
在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实践中,我国公司法的缺陷导致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或有限责任原则,导致很多人误认为公司人格消灭于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时,致使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现象非常普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仅要从公司解散与清算的具体制度层面着眼,更要从价值哲学的层面对其法理基础与制度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在充分了解该法律制度的设立目的与价值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5.
党务公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工人阶级政党开放性品格的重要体现。推进党务公开是我党对历史方位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提出的新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坚持和实践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现实路径,是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活力,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6.
本文主要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探讨在年龄、性格、等方面研究外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最终却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8.
美的发生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美的发生与人类无关,它来自一种超自然的力。人类审美活动则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而心理基础的形成,必须经历以下重要阶段:一是由感性能力向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二是由群体情感向个体情感的过渡。  相似文献   
59.
材料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材料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综合设计、工程实验的方面讨论了该课程的改革,指出了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及该课程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及其理论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和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视域;直接解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实践,以社会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解读以及反思解读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解释实践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基础;理性地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形成的实践基础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建构,实现实践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向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升华,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