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65篇
综合类   1204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司法公正需要审判独立和对审判权实施监督两方面的共同支撑。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现状,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必不可少,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在改造抗诉监督制度时,必须坚持“不损害独立审判权”的底线,把抗诉理由的标准由“确有错误”修改为“认为有错误”,把抗诉范围限定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案件和“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并对抗诉期间和抗诉次数作出严格限制以维护审判结果的终局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42.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43.
康德以先验哲学的方式对传统自然法进行批判性的改造,提出公民权利的合理性与普遍有效性问题。文章旨在考察康德的公民权利思想,在先验法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分析公民权利问题的提出、演进来尝试对公民权利做整体性的理解,进而反思公民权利的基础在于纯粹理性的实践性所确立的理性的法则与人性的法则。  相似文献   
44.
工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思政教师教育作用的发挥至为关键。但思政教师却弥漫着职业倦怠的气息。对教师自身、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负面的影响。现以工科院校思政教师为主体分析其职业倦怠的危害、成因,探讨预防及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45.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领域扩大,涉案金额上升,犯罪类型增加,涉案人员岗位层面多元,但立案数量则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增加,跨国犯罪出现,涉农经济犯罪案件突出,作案手段复杂隐蔽。笔者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经济犯罪类型及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王栋从关注民生的角度阐述了人欲的合理性,竭力反对"去人欲"的观点,提出了人欲不能无的主张。他认为"人欲不能无",理学家提出"察私防欲"的主张是由于对"慎独"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同时,王栋还指出人的物质需求是不能遏制的,只是要注意"节约"罢了。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寡欲"的核心乃实指"节欲"之意。不过,王栋所说的"人欲不能无"中的"人欲"也并非指一切人欲,而是指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欲。事实上王栋是反对"恶欲"的。他要人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少忧戚,多坦荡。努力做到"淡而不厌"。  相似文献   
47.
农村人口流迁动因研究评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乡—城人口流迁的动因,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成果颇多。那么迄今为止,都有哪些关于人口流迁动因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能否完全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农村人口流迁现象?这些众多的理论和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宏观社会结构影响说;第二,生存与发展困境说;第三,劳动力剩余说。这三派观点各自都在自己所限定的范围内从一般意义上较为可信地解释了农村人口流迁的原因,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矛盾等原因,这些观点又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借鉴这些观点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流迁动因的时候,应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应当以有效竞争为价值取向,在触及多方面的社会公共利益时应当追求优势利益,同时也应遵循"合理规则",在进行合理性判断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中间层主体的作用.<独家交易协议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一书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9.
运用比较法,对集体行动发生的原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社会心理学解释,强调集体心理、怨恨和剥夺感等心理因素;二是社会结构解释,重视阶级结构、社会变迁和国家控制能力等因素;三是理性选择解释,认为行动者的理性判断、制度和组织对集体行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墨学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结构是儒道互补.但儒道两家都是内圣之学,强调实践理性而忽视认知理性,因而发展不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与科学.墨家则突显出一种认知理性精神,显示出走向民主与科学的可能.墨学的“天志”观念所展现的宗教情怀可以为民主与科学提供超越的价值之源,墨学的“兼爱”、“尚贤”观念所体现的人格独立、平等意识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因,墨学的认识论和逻辑学可能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提.在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中融入墨学,使实践理性和认知理性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应是重建中国文化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