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3篇
统计学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隐形教育及载体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形教育与显形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有不同的教育效果。隐形教育通过校园网络、校园环境、教师言行等载体发挥着育人功能,其教育效果是明显而长久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隐形教育的载体功能,建设生态校园,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2.
在界定隐性教学资源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隐性教学资源建设是应对全球化浪潮、维护国家利益、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的长远考虑.通过 借鉴“公共政策学”的系统模型论,以提升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创新师生教学互动方式、打造素质和能力一流的教师团队等策略,实现对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相似文献   
23.
依据学业倦怠简表[1]、"课时界定"[2]标准,自编大学生隐性辍学现状问卷,选择某高校大二学生2000人进行调查,同时进行逆商(AQ)[3]问卷调查,找出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为制定有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隐性辍学”是近年来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另类”辍学现象,它常表现为逃课、“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症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冷暴力”的侵害、亲子教育和交流的失误等,可通过加强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亲情教育和交流等措施减少乃至消除该现象。  相似文献   
25.
作为知识社会新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高校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共享问题,指出教师间的长期合作和相互信任是合作的重要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26.
媒介的效果不仅仅是媒介与受众、媒介与效果之间关系问题,也是媒介的效果与效果之间关系的问题.从媒介—效果间性向效果—效果间性(inter-effectuality)的转换视角,要求加强对媒介传播中“效果断裂”的重视和系统研究.传播的效果断裂具有表层效果模式、潜在效果模式等典型的运作表现形态,与媒介的潜功能、受众主体非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机制关联,具有构筑维持文化稳定的“文化安全阀”、缓冲文化传播的强效果、生成和维系“隐性意见”等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7.
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但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它是所谓“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其会计处理至今仍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大难题。笔者就商誉中“负商誉”的存在、计量和会计处理方法问题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8.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等建筑院校当中,艺术课的发展与重视程度是有一定的局限,再一次探索美术教育在所属建筑专业基础课中的地位,探寻其作用的不足因素,则有利于建筑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各门课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君主制虽绵延了数千年,但君主并未完全获得一种彻底凌驾在各阶层之上的决策力量,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来自于各方面的权力隐性制约,其中主要有来自君主个人能力、敬天思想的制约。这一系列隐性制约扮演了限制君主专制的角色。所以,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并非严格意义君主专制,而是介于君主立宪和君主专制之间的一种特殊政体,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君主专制的君主统治。  相似文献   
30.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甘肃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就业难问题依旧严峻。此外,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对应的就业结构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不协调。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巨大;第二产业并没有因为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而接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成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但在现有的状况下,未来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目前出现的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结构性失业。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