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870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通过对6省(市)农村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居民的集体观念比较强,体现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农村居民身上的延续;同时,农村居民的个人观念有明显的增强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因素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因此,重新解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2.
以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为背景,通过对规划设计中"曲""直"不同层面的对比,分析由于观念问题所导致的认识上的偏差。从价值观念角度出发,探讨以"曲"为象征规划设计的深层内涵,提出其在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This study interviewed adolescents conceived using sperm donation to examine their experiences of contacting and meeting ‘same‐donor offspring’ (i.e. donor‐conceived offspring raised in different families who share the same donor), their motivations for this contact, and how they make meaning of these relationships. This in‐depth qualitative study involv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23 young people aged 12–19 years (mean = 14 years). Interviewees were motivated by curiosity about their biological relations and by wanting to extend their family. Contact with same‐donor offspring was described as being either normal/neutral or as a unique experience that was integrated into their identity.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tact between same donor offspring, particularly during adolescence, a developmental stage associated with identity formation. Th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s they suggest that donor‐conceived individuals may benefit from contact with others conceived using the same donor prior to the age of 18 years.  相似文献   
24.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思考 --兼评惟实践主义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中存在着一种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或不能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的惟实践主义倾向,从理论与实践关系复杂性的角度并列举了其四种表现:( 1)只承认实践检验理论,不承认理论检验实践;( 2 )对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简单片面的理解;( 3 )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4)把理论联系实际简单化、庸俗化。作者还探讨了一些深层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5.
试论当代管理理论中价值观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当代管理理论提出了价值观管理。传统理性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主义价值观带来了人类外部生存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内在价值意义的丧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当代管理理论中价值观的重构成为必然,导致了价值观管理中超经济主义价值观的产生。我国科学管理理论的建立,应以唯物史观的哲学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吸收西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中经济主义价值观中的合理成份,挖掘我国管理理论中道德主义价值观中的精华,进而形成体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超经济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发展动力观、社会意识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 ,赋予了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7.
后现代叙事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叙事话语。与传统叙事话语不同的是,后现代叙事话语并非是一种纯技法的操作,而是在本体的层次上与叙事主体或叙事对象密切相关,叙事的结构、视角、情感色彩和语调特征本身就是叙事主体或叙事对象的存在观与生存状态的“直观”写真。后现代派文学叙事话语主要有五种类型,“平面无深度”叙事话语:对本质与意义的消解;“错乱零散化”叙事话语:精神分裂的生存状态;“黑色幽默式”叙事话语:面临绝望的强自解脱;“极度冷漠化”叙事话语:人情况灭的社会现实;“剪贴拼画式”叙事话语:虚幻的世界与虚幻的语言。  相似文献   
28.
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犯罪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事和解”的出现显示了对犯罪的另一种理解可能。以传统犯罪理论为背景,以比较分析为基本路径,可以全面展现两种犯罪知识与理念的“交锋”。从宏观角度看,两者对犯罪的不同理解根源于观察路径和方法论立场的重大分歧 :传统理论着眼于“远距离观察模式”,形成了“国家中心主义”的犯罪观;而和解理论则立基于“近距离观察模式”,发展出“被害人中心主义”的犯罪观。在这样的逻辑脉络下,两者在社会危害性理论、刑事法律关系及被害人同意等问题域中,产生出辐射性的对峙与紧张。作为某种反思性的维度,“刑事和解”在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中具有相当的解释力,为重新估价和改进传统犯罪理论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29.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艺术意境是作者自觉地创造的具有"潜势"的文本.这种"潜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设置"空白"来实现的."空白"是艺术意境的魅力所在.意境中的空白实际就是被作者结构进作品中的"暗隐的读者".这一"暗隐的读者"促进作家采取相应的创作技法,美学追求.从作家为求得"暗隐的读者"最终在现实读者那里获得具体化而采取的一些创作原则来看,主要是求真、求新,以复义为工.  相似文献   
30.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逻辑起点问题是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争论是很有意义的。在这场评论中,主要的观点有:以自然人,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实践,以社会存在、社会物质条件,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以“现实的人”和劳动二位一体,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包括种的繁殖需要)、劳动三位一体和以需要与物质利益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应该吸收这场学术争鸣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