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597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3146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带有形而上特征的审美活动正从孤立的时空中走出来,融入到更为广阔无限延展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产品也更多地带有了商品属性成为普遍的消费品。这些都给文艺理论在新世纪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文章试从文艺观的调整、知识立场的反思、批评对象的拓展以及批评平台的拓宽这四个方面对消费时代的文艺理论的建设问题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62.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63.
十二生肖是一种颇具内涵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以人之生年定所属动物。我国远古的图腾崇拜是十二生肖的滥觞,而干支的创制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则是十二生肖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4.
红尘深处的一声叹息--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悲剧意识为切入口,从对人性的探索、对爱情和婚姻的探索、对人生的感悟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65.
章辉认为实践美学没有吸收西方新的人文科学知识而走向终结。但从西方20世纪现象存在主义、解释学、考古与系谱学、交往理论以及巴赫金的表述理论等对“话语”的张扬,表明实践美学提出的话语实践类型,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能融入到后现代语境之中,并超越了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从而使实践美学成为一种现代美学潮流。  相似文献   
66.
从1949年2月北平解放到1950年下半年,全国开展了以大学教师为主要对象,兼及中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运动,继而,党外上层知识分子们纷纷在媒体上发表个人检讨。笔者认为,这种群体性的行为,主要是因为知识分子有着敬佩感激、愧疚自责、从众求安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大钟寺永乐大钟文化内涵、外观特征、声学特性与北京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北京另外3尊永乐大钟在北京钟铃文化中的地位;指出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响钟出自永乐年间并都在北京的现象。其中,永乐大钟御制佛经铭文布局“三进三出”现象、永乐大钟局限性、北京钟铃文化等概念都是首次阐述。  相似文献   
68.
以康德的审美普遍性为代表,揭示了审美普遍性存在的理论基础,即审美无功利性、审美共通感和美的理 想。审美的阶级性、专家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审美普遍性所遭受的现代挑战,这些无疑是对审美普遍性的 补充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同时,审美普遍性还对前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在理性的语境下解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化缘>,一方面扭曲了固有的鲜活灵动的审美旨趣,另一方面遮蔽了艺术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血脉渊源.因此,只有把<镜化缘>放到中国诗性智慧的独特语境下,才能使文本凸显中国诗性文化特有的生命一体化的哲学维度以及女性崇拜的原形题旨.  相似文献   
70.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