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71篇
民族学   84篇
人口学   87篇
丛书文集   366篇
理论方法论   205篇
综合类   2714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从2003的0.561 4增长至2015年的0.811 1,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ULUE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关联特征和集群趋势。且由于不同集聚区内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其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③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是其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2.
选取“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五大区域1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测量区域物流引力大小及地区引力总量,构建区域物流网络模型。在明确现有模型的特点和“一带一路”对物流网络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区域间差异情况,给出优化方案及优化后的物流网络模型,指出中国区域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3.
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之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两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交互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受时间跨度影响,但区域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时间跨度异质性,短期内区域创新对金融发展影响不确定,而长期内区域创新反向促进金融发展,忽略这种反向影响会显著高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区域创新与金融发展均存在正向空间外溢性,临近地区金融发展促进本地区的区域创新,但临近地区区域创新对本地区的金融发展作用并不显著。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应当融合联动,互利共生,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4.
柳建设 《职业时空》2012,(7):29-30,32
通过对苏州产业集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考察,预测苏州"十二五"发展期间产业集聚人才需求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高等教育与产业集聚适配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邦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选择联邦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述国家各民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具备建立单一制国家的条件;民族共和国联邦制作为缓和民族矛盾的产物,本身存在制度缺陷,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又直接促成了上述国家的解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和现实的科学依据,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96.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然到来,而长期以来各成气象的文化形象影响了三地之间的融通和发展。打通文化根脉,营造共通的文化空间,建构区域文化认同,消解隔膜与屏障,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大众传播时代,影视艺术是蕴藉文化,构建形象,传播共识的主要媒介类型。“影视叙事综合体”以影视艺术为传播载体,通过叙事行为、叙事故事、叙事话语、叙事反应等影视叙事功能建构区域文化认同的影像文化空间,提升区域文化形象,促进区域文化的融通和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7.
郑维宽 《兰州学刊》2009,(4):223-226
唐后期,为了控驭广西西南部的非汉民族,在广西境内首次设立高层政区岭南西道,道治位于邕州,但历时短暂。从北宋到明代,在以民族因素为主导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广西的政治中心长期位于桂林。清代中前期,民族因素对广西地缘政治的影响削弱,桂林作为省会只是历史惯性的作用。清后期爆发的边疆危机,成为广西地缘政治变动的新因素,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成为历史发展的妊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8.
陈光 《兰州学刊》2009,(9):149-153
区域立法在主体构成上是复合的,这与区域类型的多样性有关。当前对我国区域立法之“区域”的界定主要依据两个标准,即经济标准和行政标准。立法主体应包括立法职权主体和立法参与主体,这同样适用于区域立法主体。其中,一般地方立法机关是构成区域立法职权主体的最主要部分,而区域立法参与主体是区域立法主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我国区域立法主体的运作机制而言,区域立法参与主体应该发挥更大甚至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对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论文阐述了以人为本在区域规划中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认为在区域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于规划实践之中。为此,在区域规划中必须落实“五个统筹”,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积极吸收当地人参与和征求当地人意见;以人的全面的发展作为区域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注重规划细节,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区域规划所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