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591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缘起于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匮乏与环境退化。如果只从这一角度理解节约问题和构建节约型社会,那么,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也会对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形成限制。节约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生产、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效应。节约型社会的实质是人、社会经济关系与自然三个层次发展目标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它部分体现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42.
科学发展观强调了经济和社会要和谐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要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相统一、经济资源价值和环境资源价值相统一以及经济系统再生产和环境系统再生产相统一的前提下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43.
A pandemic threshold theorem of the Kermack–McKendrick epidemic system with individual heterogeneity is proved from the definition of R 0 by Diekmann, Heesterbeek, and Metz. The early Kermack–McKendrick epidemic model is extended to recognize individual heterogeneity, where the state variable indicates an epidemiological state or genetic, physiological, or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isk of infection. With 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 0 for the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the final size equation of the limit epidemic starting from a completely susceptible steady state at t = ?∞ has a unique positive solution if and only if R 0  > 1. The main result is that the positive solution of the final size equation gives the lower bound of the intensity of any epidemic starting from a host population composed of susceptible and a few infected individuals who spread on a noncompact domain of the trait variable.  相似文献   
44.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被译成外语。典籍英译便是这种译介活动的一种,旨在将中国的典籍作品翻译成英文,以弘扬中国文化。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进而找到最佳关联并形成译文。因此,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译者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原文,寻找最佳关联并形成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45.
中华书局 1982年出版的冀勤点校的《元稹集》 ,是 2 0世纪惟一的点校本 ,但是这个点校本却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一是录校不精 ,二是误校太多 ,三是失校太多 ,四是对前人成果的借鉴不够合理、充分 ,五是轻率校改 ,六是误收与误补 ,七是标点失误 ,八是未能广参异本。为此我们对《元稹集》应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以便日后谨慎正确的利用 ,并藉此为以后重新整理《元稹集》获得些微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6.
提高继续教育中训诂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 ,根据学员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 ,教会学生学习并运用训诂资料及训诂方法进行教学科研 ,激发学员们学习训诂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7.
朱伟珏 《社会》2012,32(1):88-103
本文从权力与权力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时尚再生产理论进行考察。该理论基于以下两大主张:(1)时尚是生产场域与消费场域这两个相互独立的场域共同“协作”的结果;(2)权力关系贯穿于时尚与流行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布迪厄指出,不论是生产场域还是消费场域都是斗争的场所,行动者在此为争夺合法性与卓越化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时尚生产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权力斗争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或阶层间的对立,并以迂回的方式参加社会权力的合法化和再生产斗争。另一方面,消费场域即指阶级场域或支配阶级场域。消费者在该场域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分类斗争(阶级斗争)。权力关系直接反映了阶级关系。而且只有支配阶级才有权参加时尚与流行的再生产,中下阶层是无法加入此类卓越化游戏的,他们至多只能作为反衬而存在。反映统治阶级合法品味的时尚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48.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就是对言语意义的理解。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就是称谓者(说话人)与被称谓者(受众或读者)通过关联图式的打破或激活方式来相互认知的过程。这就是关联理论框架下称谓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相似文献   
49.
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简约性,通俗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其英译时应遵循传情达意、简明扼要和保持风格的原则,并以2010年网络流行语为例,探究网络流行语直接翻译、间接翻译和创词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eography of parental choice in a rural locale and shows how a group of parents negotiated their wa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oice. Using ethnographic data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with parents and staff from three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England, the research utilises Bourdieu's concepts of capital, habitus and field to show how the resources and values the parents held affected the school choices they made.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longer-term resident local parents were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ir cultural capital but also by familial ties and an emotional commitment to the rural locale and these parents were therefore more inclined to support their local school. In contrast, the more recent newcomer parents used their cultural capital and spatial power to shop around to find what they believed to be the ‘right’ school.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newcomer parents had less allegiance to place and hence to the symbolic position that the school holds within the rural community within which they li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