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4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篇 |
民族学 | 111篇 |
人口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388篇 |
理论方法论 | 123篇 |
综合类 | 2337篇 |
社会学 | 232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88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94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30篇 |
2004年 | 231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66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郑孝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66-68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构建“和谐人格”,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基础。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于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建立一个课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2.
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进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40-42
和谐校园的文化建设必须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构的体现,是完美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对大学生人生、理想、精神生活的皈依,凸显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 相似文献
993.
江婉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6
当前,我国网络人格权保护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人格权制度尚未形成,而新的人格权侵权模式已浮出水面。虽然《侵权责任法》的出台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在适用上仍然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与数字版权的“避风港规则”相类似,但二者在适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4.
余竹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
目前多数研究者习惯从正面肯定铁凝创作的独特价值,而对于其作品中人物的怨恨情结以及作者对怨恨心理的态度,却很少有论者触及。论文试图通过对铁凝小说人物怨恨心理的解读,从反面发掘铁凝对更高价值的企及和对理想人格的构建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95.
黄静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08-11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人格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青少年的人格培养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方向性和选择性。它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形成必然起着关键性、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人格限制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兰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8-71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活动越来越频繁,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它们至今仍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不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这必然会影响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价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的受局限性,得出尽快赋予其国际法主体资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充分发挥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影响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97.
罗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46-149
《古舟子咏》是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从表现手法看,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思想;从思想寓意看,诗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内涵.文章试从基督教思想、人物形象和象征隐喻三方面解读《古舟子咏》一诗中的宗教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诗. 相似文献
998.
任传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佛道文化向来是武侠小说的重要资源,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语境中,武侠作家对宗教亦有借鉴,塑造出不少佛道人物形象。就审美意蕴而言,宗教人物形象传达了宗教思想,同时对儒家德性、民间伦理、现代观念等有所兼容;从艺术性来看,宗教人物形象除少数较有立体感外,其余多具有扁平化、符号化、模式化等特征。从文学史视角来看,该形象群总体多保守,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张思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5-31
元代是中国尚书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元代士人撰写的有关科举的著作中,王充耘《书义矜式》是价值较高的一种。该书系以《尚书》中的文句为题目而编纂的一部八股文范文集。该书所选范文具有五方面的具体特色,即论题范围广阔,题目筛选严格,文气与时俱进,运思推理严密,以及突出时代主旋律。该书所选范文还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即不少句段实际上是对《尚书》文句的复述乃至串讲。王充耘对《尚书·说命》的研究尤为深入。这反映了元代士人对天命观的兴趣,以及他们对天命的依存心态。 相似文献
1000.
李健全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91-95
世俗化的根本含义是价值取向由彼岸向现世的转移,它贯穿于基督教发展流变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世俗化的自我限制特征也在不断发挥作用。宗教改革前,教会自身的世俗化以及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正是宗教改革或者说宗教复兴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