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05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732篇
社会学   10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先秦两汉时期韵文文体的宗教表达呈现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风格。从上古歌谣到《诗经》"颂"诗再到汉代郊庙歌辞,其宗教内容是民众现实诉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功用性,而楚辞、汉乐府游仙诗中的神仙意象与宗教思想更多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此时期散文文体中的宗教表达采用了说理与叙事两种方式。《老子》、《庄子》、早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均以说理的方式阐述作者的宗教理念;《史记》、《汉书》则是以叙事的方式将先秦两汉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展现于后世。另外,两汉时期人们对上古神话故事、神话人物进行宗教化改造,出现了《列仙传》与系列仙话小说,标志道教文学之形成。  相似文献   
62.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冲击,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何对待和理解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入与融合的问题。就当前苗族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而言,信仰自觉的正确把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滇南苗族地区宗教生态平衡与否反映出来的宗教问题,已远超出了宗教信仰自由与否的宗教理解。  相似文献   
63.
约翰·多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极具诗歌天赋,开创了"玄学派".他的作品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甜美诗体.他摒弃了过去人们在诗歌中所应用的传统的意象,其作品风格极具智慧,引人深思,善用引申的暗喻来对比极其不同的事物.本文即在约翰·多恩的诗歌特色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4.
关于普遍伦理的可能性条件的元伦理学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遍伦理”(又称“全球伦理”)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种伦理学主张。对“普遍伦理何以可能”的元伦理问题深入探讨就会发现 ,在当代世界 ,任何伦理只有满足具体的绝对性、超越后现代、成为内在的“自生系统”、应用性、具有神圣与世俗相结合的价值观、跨文化等六项“可能性的条件” ,才能具有全球范围的普适性。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大概是当前讨论“普遍伦理”问题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6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特别是"适应观"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发展创新的科学界定,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宗教二重性的科学剖析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真理.正确认识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6.
宗教组织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主要体现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教徒的社会、经济生活,使自身逐步形成一个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均有规范的社区,从而在本组织内部实现一种制序化。  相似文献   
67.
白族金工艺术植根于云南,既受地缘条件的影响而自成体系,又因外族文化的不断涌入而变得多样。今天的大理白族金工形成了国际化的产业规模,这与其自身善于借鉴、精于钻研、乐于大同的民族性格有着莫大关联,本文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该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68.
Twenty highly religious Chinese Christian married couples (n = 40) were interviewed to examine how religious faith influenced their perceptions of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Most participants held advanced graduate degrees (14 PhD and 13 MS degrees). Their ages ranged from 28 to 66, an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ranged from one to four. Grounded theory methods (including open coding and axial coding)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ata. Based on the interview data three emergent themes were identified: (1) Moving from atheism to theism (“God is love”), (2) changing perceptions of marriage (“Marriage is established by God”), and (3) a new priority (“Put God first”). Supporting qualitative data are presented in connection with each them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lated to Chinese immigrants’ marriage and fami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9.
70.
敦煌文献中的《庐山远公话》和《叶净能诗》,是两篇宗教文学话本.它们都是佛教徒或道教徒利用民间说话艺术形式进行宗教宣传、神话宗教人物的宣传作品.《庐山远公话》叙东晋名僧惠远的故事,但除了惠远家住雁门、庐山出家的基本框架外,其他绝大部分情节、特别是其主干情节如白庄劫寺、远公为奴、远公与道安论议等都是作者虚构的.这种虚构在正统僧人看来是"诳",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是文学的自觉.《叶净能诗》则把初唐至盛唐百余年间的明崇俨、申天师、叶法善、罗公远等著名道士的奇闻轶事都"捏合"在道士叶净能的身上,集中表现他的奇术异能.该话本有些情节写得饶有风趣,宣传教化及娱心两相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