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is article uses a qualitative,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experiences of older adults and their kin, as the older adult engages in relocation. Studies looking at caregiving by kin for older adults highlight burdens for the adult child. This study offers 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on kinship care, analyzing older adults’ decisions to move. It was found that many older adult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desire to not be solely cared for by their kin, as well as to select housing near their existing social network, which might exclude kin. In conclusion,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2.
江苏沿海地区是后发地区,必须通过吸纳迁移企业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该地区发展被列入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的自身优势和面临机遇有利于吸引企业迁入。但是该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经济外向度较低,产业结构有待完善,且面临其他相同需求的地区的竞争威胁。为进一步吸纳迁移企业,江苏沿海地区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迁移企业提供帮助,通过各种手段为迁入企业提供财政和资金支持,提高服务意识,激励企业迁入当地。  相似文献   
83.
考虑到传统的从完全竞争视角以单一规模或效率指标为基础分析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所固有的缺陷,文章从不完全竞争视角出发、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全球化和产业扩散理论为基础、结合使用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分析识别京津冀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这一方法表现出两项主要优点:一是可以揭示特定产业转移的动力、特征和性质,二是有助于设置产业转移中的轻重缓急。通过对相关产业进行规模分析和效率分析,导出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领域的二维分布图,其中的"优先转移区"和"结构调整与优化区"分别为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所在。  相似文献   
84.
加大对深度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重要之策。粗放搬迁、安置包办、只搬不扶等政策偏差,降低了搬迁脱贫的精准性及施策成效。采集秦巴山区易地搬迁村户的样本数据,对不同贫困深度村户的搬迁意愿与脱贫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贫困深度与家庭特征不同,村户易地搬迁意愿不同;包揽式、唯补贴的搬迁安置方式,忽略搬迁对象的贫困深度及其脱贫需求差异,容易降低脱贫成效,形成“救济陷阱”;相比补贴安置与政策救济,搬迁后生产与就业的接续是脱贫的根本之路。因此,应实行差异性的搬迁规划引导政策,瞄准村户的搬迁安置需求进行精准的安置帮扶;设定安置补贴的有效区间,优化搬迁考核评估;着眼于“脱贫”,开展搬迁安置帮扶,以“减贫”定搬迁、谋发展。  相似文献   
85.
易地搬迁移民社区在实现居住空间变革的同时,也使原有的互助空间、社会交往空间、礼仪空间、心理文化空间、娱乐休闲空间走向瓦解,面临从乡土文化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新型文化空间的构建遵循了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外生型“官治”治理和社群自下而上的内生型“自治”治理逻辑,一方面,作为外生型的行政治理机制的公共文化嵌入,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的修建、文化资源的下乡、文化活动的开展实现社区文化共同体的重构,国家通过文化的柔性治理技术将社区作为国家治理单元,奠定了国家政权稳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内生型的自我治理机制的村落文化的延续,通过船桥会的延续、农民丰收节的开展等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和自发的社交聚落,有效应对文化失调导致的个体化焦虑,通过增加集体记忆塑造社区共同体的情感能量,从而实现社区空间的文化治理。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唯有加强外生型他治与内生型自治的协同治理,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上下互动的和谐社区,实现社区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86.
在易地扶贫搬迁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迎来了生计转型的契机,但生计资本限制、心理阻碍、产业发展瓶颈制约等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搬迁农户生计转型的驱动力,影响着生计转型的进程。要克服这些阻力,政府应重塑关键生计资本,提升搬迁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能力;加大心理资源供给,激发搬迁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旅游生计方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7.
在分析重庆市三峡库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山地生态农业模式,阐述了其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8.
政策工具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从治理者与目标群体的互动关系角度,可将符号劝服、建立能力、提供学习作为区分每种政策工具之次政策工具的特征标准;从政策工具的本质及使目标群体自觉顺服所形成的政策过程连续体的逻辑角度而言,政策工具分别承载着传达政府政策规划的愿景、沟通消除政策争议、解决特定公共问题、提升政府执政形象四个方面的功能;而以政策工具并非一个纯技术的行为过程为起点可推论评判政策工具选择合理性应包含政策工具选择结果的可接受性以及政策工具选择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两个层面的要素。  相似文献   
89.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不良产物。处理好城中村问题是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过程中正确处理和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重庆市必须在借鉴其他城市改造经验的情况下,从重庆自身问题的特点出发,找出一条理论科学、有法可依,在保护原村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下,真正能推进重庆城中村改造的办法。  相似文献   
90.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的顶层设计,体现国家对空间贫困的一种外在力量的干预,其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改 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环境,以达到使移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恶劣环境搬迁到资源更丰富、更有利 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中,是为了实现人们生活水平的跨越。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的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位移,更是搬迁居民对城 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一体的社会空间的实践。 基于空间理论视角,聚焦于微观的社区管理者、搬迁居民与空间三 方面,目的是通过对 M 社区的空间再造的路径选择和居民社会适应效果的调查,分析讨论 M 社区空间重构的优缺点,并探索 空间再造的路径,丰富空间再造的路径,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多种空间再造路径的选择,同时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