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04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209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519篇
社会学   152篇
统计学   1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地描述了失地农民家庭各种具体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调查表明,失地农民家庭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收支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帮助失地农民家庭增加收入并引导其合理消费,防止其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促使其生计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92.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建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终极目标的生态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是包含着理性消费、安全消费和健康消费的新型消费模式;我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建构农民生态消费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分析我国农民消费现状及其影响;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当代农民的生态消费模式:包括培养农民的生态消费理念,促进其消费行为转变,提升其消费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态消费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农民生态消费物质基础等内容。  相似文献   
93.
运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皖江城市带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态度、动机和行为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影响皖江城市带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影响皖江城市带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预期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群体因素和大众传媒因素等。  相似文献   
9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学生体育态度、消费内容、消费水平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总结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规律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
徐祯 《西北人口》2006,(5):54-55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有关中国大陆31个省市不同社会群体(共计32504人)的消费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的消费价值观存在一致性,大部分人注重物质消费或投资,而忽视了精神消费;(2)不同的群体体现出不同的消费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6.
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其区域发展面临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首先,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京津冀面板数据模型,研究1990—2017年京津冀人口密度、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其次,采用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京津冀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和动态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的人口密度、人均实际GDP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河北省影响系数最大;北京和天津第三产业占比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反向影响关系,河北省第三产业占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显著;北京和天津的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影响不显著,河北省环境规制对能源消费具有正向影响;京津冀地区和京冀两地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呈现负向效应,但是在中长期京津冀地区和三地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均先上升然后缓慢下降,人口集聚具有集约用能效应。相对于能源消费自身影响而言,京津冀人口密度变动对能源消费的贡献相对较小,其影响效应有限。最后,对京津冀人口流动和能源消费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基于扩展的杜森贝利消费函数,以区域差异的视角对东、中、西部地区1997~2009年的社会保障、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之间的长短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居民消费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呈显著正相关,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其政策含义是:应加大中西部地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实现居民消费的稳定性和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致力于分析消费与人的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关系,阐明了消费对社会以及人的健康发
展的重要性。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消费领域出现了异化消费、过度消费等诸多不科学的消费观念,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自身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我国现代消费模
式存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积极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协调消费与人的健康
发展、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消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99.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受,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分析四川省碳排放的总体情况以及在降低碳排量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减排约束下四川省应该积极发展水电工业,合理发展天然气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新能源,并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推进碳减排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相结合,制定有利于低碳能源发展的电力价格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0.
面子与消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面子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在文献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面子是一种符号资源,探讨面子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出有创新性的概念模型,进一步分析面子观念、消费态度、消费取向、消费目的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条件下,人们不仅在争夺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也在争夺符号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