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6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马喜梅 《民族学刊》2023,14(1):59-67, 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是其题中应有之意。乡村文化振兴要以增强“五个认同”为关键,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深化“四个共同”教育为着力点,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目标,尽快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当中。通过各级乡村振兴规划的增补修订、乡村社区文化的重新营造和乡村文化教育内容的优化提升,切实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2.
民间文化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在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有着不同的命运.在革命历史小说中,存在于民间的"小传统"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出现在小说中的民间是经过主流意识形态教化过的、选择过的,而在新历史小说中则更强调对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的全面认同和宣传.  相似文献   
183.
1920年代,一些革命作家产生了创建无产阶级文化的精神诉求,这促使进步文艺界在文学创作和理论建构过程中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内涵和外延。1930年代初,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理论家的文化观日渐成熟,他们的无产阶级文化诉求促进了左翼文学精神特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4.
试论毛泽东历史观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历史观是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唯物史现和革命史观间成了毛泽东历史观的两大基本特征:前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或发展;后者是前者的一些原理在毛泽东历史研究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表现。革命史观的某些局限性决定了在某些方面与唯物史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5.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形成过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86.
张继是西山会议派的主要人物 ,由于其顽固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 ,一般把他定位于国民党右派 ,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具有复杂性 ,变化与发展构成了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在动态中考察一个人物 ,才能做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7.
~~20年代革命小说研究的历史回顾@王烨$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①《文学评论》1960年2期 ②《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84年2期 ③《文学评论》1987年3期 ①《江海学刊》1988年1期 ②《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③1989年 ①《文艺争鸣》1992年2期 ②《戏剧》1993年2期 ③《冲出云围的月亮》 ④1998年 ⑤《南开学报》1994年3期 ⑥《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6期 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2期 [1]茅盾.欢迎太阳[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革命文学”论争资料编(上)[C].北京:人民…  相似文献   
188.
本文认为 ,留苏作家群虽然作为一个文学的群体特征不如其他留学生群体突出 ,但他们独特的留学经历使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成为一支引领文学方向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最直接最信达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筚路蓝缕的开山作用 ,而且 ,留苏作家群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在积极倡导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同时 ,又在革命文学创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 ,也为革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叙事模式和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189.
毛泽东在诗词领域里独树一帜,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毛泽东不仅在理论原则上提出了古为今用的根本方针,而且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认真地贯彻这一原则: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情壮志;对中国旧体诗的继承与创新;用典使事熔铸出新;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内涵改造等。  相似文献   
190.
1928年,汇聚在上海的先进知识分子们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他们要求作家增强无产阶级意识,为革命而文学,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宣传作用,并指出改造社会的新路径,在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创下了功勋.然而由于倡导者们过份夸大了文学的宣传作用而使作品缺乏形象美感并将鲁迅等当成落伍者进行批判的行为,应该深刻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