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77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698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远离尘嚣——自然生态视野中的《太阳照样升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太阳照样升起>,结合海明威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和"冰山风格"的文体原则,发现海明威在这部作品中试图重建人类健康的道德精神生活,他尤其关注自然在恢复健全人性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82.
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批评'现象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源于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批评”开启了以阐释核心术语来反思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新视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给日趋程式化和成见化的文学研究以极大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写作现象。“关键词批评”在批评实践层面有了不少新变与推进: 不再仅以对关键词的词源学追溯为批评中心,而是以关键词在批评实践中的衍生为考察重心,以期有益于文学批评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建构和发展;表现出注重紧密联系文学文本进行批评实践的趋向;编撰体例有所突破,文论性得以进一步彰显。这些都昭示了“关键词批评”发展的新路向,也显现了其在新时代语境中的勃然生机和研究实绩。我们在充分认识“关键词批评”理论价值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理论“陷阱”与实践误区,避免政治视角从“一维”成为“唯一”,谨防关键词的霸权化和快餐化。  相似文献   
83.
王士禛作为清初诗坛圭臬,对其诗歌理论及创作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何焯是清初考据学开风气的学者,开乾隆以来考订之风,治学范围涵盖经史子集,学术成果主要保存在大量的批校本中,堪称评点大家,他对王士禛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的研究主要保存在其所批校的《古诗选》及《渔洋精华录》中。何焯论王士禛诗重在揭示其诗作风格及其渊源所自,分析王士禛诗歌中集前人之大成的创作轨迹,从而对王士禛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点形成比较完整的历时性认识。强调温柔敦厚是王士禛与何焯诗学思想的共同之处,体现了康熙盛世之治对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4.
文章提出,为翻译质量控制而修改是翻译批评的专门分支领域。文章讨论了为修改所需要、为已经确立的翻译质量评估标准所指导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根据翻译对比分析和翻译批评研究,设计了保持源语篇和目的语篇功能对等性的修改过程常量。  相似文献   
85.
世纪之交回眸与展望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批评标准,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批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眸人类文艺批评标准的走向,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文艺批评标准的新纪元,以及我国三代领导人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就可以发现:时代历史真实性、政治思想倾向性和艺术形式完美性,及其三者在评论具体作品中的融合、统一,是21世纪进一步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并丰富发展的批评标准和原则,由它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86.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流亡美国期间,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进行了无情鞭挞,从而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研究的先河。以"媒介、文化和社会"为论域,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和文化两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于重要社会转型阶段的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多有关注,但对同属于多主体参与的翻译批评活动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却鲜有提及,文章在论述翻译研究范式转变以及翻译研究主体间性转向的基础上,从翻译批评主体的多样性、翻译批评主体性、翻译批评主体的身份间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8.
"诗无达诂"是古代文论中一个有关文学释义的纲领性命题.中国古代文论不仅高扬 解释者在文学释义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赋予解释者参与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力,而且还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释义活动中解释者与解释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西方现代释义学无法解决的文学释义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89.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观。刘勰重视感知、想象等在修辞认知过程中的存在、特征、功能,注重对修辞认知个性特征的探讨,总结出了诸如"博而能一"之类的修辞认知方式。《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博大精深,其修辞认知观是可信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90.
当前国内文学批评界过于重视思想分析,忽视语言形式分析,这一点在文学形象塑造研究上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批判这一现象,凸显语言形式分析之重要性。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直接引语即人物对话,研究人物身份塑造的过程,研究发现:人物身份通过交际句法逐步展开,在本文中体现为“请求——拒绝”这一基本交际结构,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借助人物声音表达自己思想。本研究对弥补语言研究和思想研究之间的鸿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