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传统散文重在对客观世界的描摹和对读者的"教化".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人们更渴与他人交流沟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散文倾诉功能鲜明地凸现出来.从倾诉的角度切入创作,可以使散文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等到充分的扩展,有助于散文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迈向更自由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2.
诗学建设的一块丰碑──艾青《诗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青的《诗论》是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一块丰碑。艾青《诗论》主要探索了四大问题:首论'诗美',认为这是同'真'、'善'统一在一起的、特定范畴的人性的美,是依附于人类关系中向上生活的外形;次论诗的形象思维,揭示了生活、想象、真实世界之间有机构成的规律;三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立足于'诗是生活的牧歌',而诗的散文美则是对生活最真情的传达;四论诗人的素质修养,提倡诗人必须以提高人类崇高情操作为诗学追求的终极。  相似文献   
103.
宋代的文学复古和儒学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都是以恢复和绍述儒家文化为明确的主题的。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宋代文人的理论和创作的实际情况尽管复杂,但从复古的方式上看,主要就是内容上对“道”的极端强调、语言形式上崇尚质朴平淡、体裁上重视散体文和古体诗等。  相似文献   
104.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相似文献   
106.
华彤庚 《云梦学刊》2011,32(1):107-110
李元洛的《元曲之旅》,将元曲通论与文化散文对接,以现实生活与元曲意境互参,语言鲜活泼辣,感情激越深挚,字里行间闪耀着历史辩证法和艺术辩证法的光芒,显示中国诗评的诗性传统并未断裂。  相似文献   
107.
汪中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学者和骈文作家 ,由于汪中游幕四方 ,“以笔札供菽水” ,一生坎坷 ,生活困顿 ,所以文集来不及整理 ,文稿散佚也正自不少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善的《汪中集》。新近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了《汪中集》 ,虽是目前比较完备的本子 ,但可供商榷的地方很多 ,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并对《汪中集》的编撰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对《汪中集》所未收诗文进行辑佚。  相似文献   
108.
吴欢章先生从事散文研究,从最初的创作论开始,即显示出对散文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关注。而在后来的各种学术文章中,他更是自觉地探求散文艺术的特殊规律。通过对“散文”(“美文”)概念的清理和对“经典”散文命题的重新阐释,他一直为散文文体意识的确立做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9.
归有光以一系列抒写自己的身世和家人、朋友的生活琐事的散文而闻名于世。深得情理之间的中庸性是这些散文的突出特征,而这种中和之美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心性特征以及散文这种文体发展的历史趋势等诸因素都有莫大的联系。这种中庸性也赋予了归有光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0.
《后汉书》引文的众多作者们大都喜用对偶辞格。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艺术之精,在"前四史"引文中堪称佼佼者。为此,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相应探寻对偶艺术在东汉散文中的演绎轨迹,客观揭示《后汉书》引文作者在骈语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后汉书》自拟文字对偶艺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时为人们比照研究相关史籍对偶运用的艺术性,并由此或将为探求我国骈偶传统的形成以及华美骈文的孕育提供具有准确性及说服力的实证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