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潮流分化。1930年代,“个人主义”的结构性矛盾促发了现代散文领域的论争。“个人主义”思想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到了抵制和批判,但是它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风格和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2.
周作人的闲适散文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的闲适散文有一个突出成就为同时代作家所不及,那就是思想性突出。若忽视思想性,必将导致周作人阅读和接受的庸俗化,但片面强调思想性而淡化他的艺术性,也将使我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其在现代散文史上的贡献。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充分研究其思想的前提下,把握这种闲适散文的独特品格,这是我们今天阅读周作人散文时所特别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3.
周代的铜器铭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形式,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传世文献《诗经》、《国语》、《左传》、《尚书》等相比较,可以发现,周代铜器铭文与周代传世文献在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思想理论等方面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4.
林树梅和吕世宜都是金门人,道光间从周凯、高澍然治古文。林树梅诗文、绘画、篆石无技不精;吕世宜古文之外,专精书法、金石。林、吕交往以讨论篆石、古器物铭文为多。世宜称树梅篆石“深得篆初变隶意”,运刀“拙处正其妙处”;树梅佩服世宜篆隶及对古铭文的真赏。世宜晚年居海澄,不见他书载述,树梅诗可补其生平资料之缺。  相似文献   
135.
散文内容丰富 ,结构灵活 ,语言优美 ,审美教育的覆盖面广。教学中 ,应该寻求一条正确途径 ,以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6.
陈子昂是隋唐五代巴蜀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议论文面对现实,直陈政见,表现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忧国忧民精神;构思严谨,旁征博引,论证周密,说理透辟,条分缕析,宏丽畅达.其记叙文,抒情文也颇具特色.文章形式多样,有骈体,有散体,或骈散相间;继承中有发展,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开唐代古文运动先声.  相似文献   
137.
彭其芳先生是湖南知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作品,特别是以自己家乡常德为题材的系列地域散文,引起了当代文坛的关注与重视。他观察认识生活的独特艺术视角、刻画展示生活的精湛艺术手法,在当代散文创作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8.
文章以汪曾祺小说散文取向、语言追求与追忆往事的叙述方式为三个基点,分析其短篇小说的文体取向以及这一取向为他的作品带来的风格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9.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盛唐时期重要的文章家之一.其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李白的生活与思想;艺术上受庄子散文、纵横家言论、屈原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的影响,以诗为文,张扬个性,骈散兼行,铺排夸饰,风格清雄奔放,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40.
如果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放在近百年诗歌发展史上看,并用词性的语言去表达,可以说,诗歌写作的传统永不复返了。社会的松弛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导致诗歌选择“叙事性”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丰富的大千世界。而这种对“叙事性”的选择,一方面使诗歌倾向自由化和散文化;另一方面又指向叙事的不可能性,使诗歌变得朦胧与晦涩,形成“明白的朦胧”或“朦胧的明白”的对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