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98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民族学 | 22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993篇 |
理论方法论 | 250篇 |
综合类 | 3967篇 |
社会学 | 40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316篇 |
2011年 | 391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338篇 |
2007年 | 450篇 |
2006年 | 482篇 |
2005年 | 472篇 |
2004年 | 401篇 |
2003年 | 363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228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魏博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4):19-23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理性”有着不同的释说,这是理性的相对性一面。但哲学本质上是“理性”的,这又是它的绝对性一面,或称为“绝对的理性”。作为人类理性最高层面上的哲学的“理性”,是“宇宙的理性”、“纯粹的理性”、“反思的理性”,在这意义上说,亦是“绝对的理性”。 相似文献
992.
黑格尔把自己青年时期对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及其直接研究成果化作了理性的哲学体系,法国大革命与其政治哲学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我们要从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完整评价、反思中,从其哲学体系的圆圈运动中,整体把握其政治哲学。从黑格尔的一系列著作中可以看出:理性的日出是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是否具有文化哲学思想,这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频繁地使用"文化"概念,也没有提出系统的文化理论,但是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中贯穿着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实际上是以主体性为核心的文化哲学的逻辑;只有抓住马克思思想的这一内在的文化哲学的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意义以及他对现代性的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994.
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物质生产为原点,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为两个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性艺术、商业化艺术、自由艺术,乃是马克思艺术哲学勾勒出的艺术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理论框架,突破了单一的艺术意识形态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黄顺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0
钱学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结构,总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的观点。他建议建立科学技术业,并将其作为新产业革命带来的第四产业。同时,他坚持要开展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此外,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他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理论。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6.
在证实与证伪关系上,一般认为两者只有相互对立而无统一性。文章却认为两者有统一性,证伪主义也讲证实,但又与逻辑经验主义的不完全等同,而这在科学理论发展观上有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997.
黑格尔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学界对此争议纷呈、褒贬不一。黑格尔把国家问题置放在“客观精神”的叙事位置,说明国家作为伦理性精神实体不过是家庭、市民社会的自在自为的必然性结果。自由的定在是国家理念之本体,自由意志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获得其本真态与现实化,由此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国家正义的内核。虽然黑格尔的国家观中不乏宣扬王权专制的成分,但透过文本显性语词的表层,个中渗含着民主意识和完政精神.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98.
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与马克思社会哲学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在劳动和资本分析基础上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双层冲突论,构成马克思社会哲学的完整模式。“西方”与“非西方”世界构成当今全球经济社会转型紧密联系的两面。仅从西方世界内部来看,其消费社会转型使“消费”、“社会关系”等上升为其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自然关系”等则相对退居其次,这导致其内部社会冲突的“去自然化”;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通过资本跨国流通把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的生产转移到非西方国家,则是将全球社会冲突“再自然化”的现实依据。“自然关系一社会关系”之间的冲突,构成当今全球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重构马克思社会哲学模式,具有极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俄(苏)和中国的科学哲学同属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各有特点.俄(苏)科学哲学的基础是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认识论转向"促成了俄(苏)科学哲学的兴起.中国科学哲学的产生根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范式的转换.中俄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哲学的民族性,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各自民族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000.
Philip Dybicz 《Journal of Progressive Human Services》2013,24(2):166-182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llectual thought supporting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and the person-in-environment model. It offers a critique outlining both strengths and shortcomings by analyzing the claims to validity upon which the theory rests. These claims rest on an analogy with various theories empirically established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such, validity claims rest heavily upon the emphasis of humans' continuity with animals. Consequently, the claims' shortcomings arise from their inability to address adequately issues arising from qualities that make humans distinct from animals—such as language and its impact upon culture, history,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our ability to construct our environment and thus do more than simply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