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8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59篇
丛书文集   870篇
理论方法论   311篇
综合类   6176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627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603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本文从发展历程、特色类型、经营方式、政府扶持与规制办法四个方面研究了成都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分析了成都特色乡村旅游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效益。指出应加强成都特色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其良性发展,优化成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162.
陈勇勤  刘星 《南都学坛》2007,27(5):101-10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农村有普遍的存款服务和汇兑服务,但缺乏有效率和规模的信贷供给。如何重建农村信贷市场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满足问题的探讨,可以发现,在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小农经济与市场化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户借贷供求的根源。突破这一制约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合作经济和建立"农民所有"的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163.
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4.
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党领导人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如何从科学文化、思想文化、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素质,以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5.
先进文化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农村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农村社会区域中的特定文化现象.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先进文化作为我国现阶段主导的、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具有必要的导向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6.
厦门市对成片开发的工业集中区中的村庄采取的"金包银"模式,是一条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走出"城中村"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探析厦门实施"金包银"工程的做法及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这一惠民工程的实施,也将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7.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8.
"三农"与农村资金融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阐述“三农”与我国农村资金融量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资金融量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农村存在巨大的资金融量缺口,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种缺口在中国农村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经济和体制根源。为此,提出了对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体制进行若干重大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知识生产创新的主渠道,服务乡村振兴既是内在要求,更是职责使命。研究指出,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个性、共性内涵,以及历史发展脉络,是理解地方高校“何以要”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而探讨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是打开地方高校“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大门的钥匙。研究从内生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维度,明晰了地方高校“何以要”和“何以能”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为地方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人口的乡—城转移导致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人口的单向跨区域流动也造成了我国大范围的地区年龄结构失衡,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基于2010—2019年大陆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口老龄化系数为被解释变量,分别构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从人口、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研究我国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城乡倒置现象的影响因素以及三类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表现。结果显示,人口因素是老龄化城乡差异的直接原因,经济因素是根本原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在城乡、区域之间影响不一。为此,政府应当增强生育支持力度以提高生育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建设,并鼓励区域的联动合作,以缓解老龄化集聚地区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