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吴越 《社会》2005,40(5):169-189
本文认为,“宗教礼物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理论视角,它以莫斯等人的礼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宗教现象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文在述评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礼物与宗教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礼物理论与宗教社会学的亲和性。文章认为:首先,礼物与宗教是双向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宗教现象中蕴含着礼物逻辑,而且宗教为礼物的内在价值提供了神圣性的基础;其次,礼物和宗教都与社会团结的法则直接关联,这一点体现在两者共通的自愿式义务性上,两者既融合了情感性联系和工具性联系,也融合了相互性伦理和等级性伦理;最后,“宗教礼物论”的优势最可能体现在对宗教之“非自主选择性”的分析上,而它的潜在挑战则主要在应对社会变迁与价值倾向上。  相似文献   
62.
宗教世俗化及其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宗教世俗化问题被提上日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片面强调科学理性,忽视价值理性。使现代人价值失落,信仰危机,新兴宗教、膜拜团体出现。变革传统宗教,加快世俗化步伐,宗教才能不断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3.
Mountains we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sacred geographical space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thanks to the widespread building of Buddhist temples and Taoist abbeys in the mountains. They were sanctified both in imagination and in reality in the early medieval era. Accordingly, spati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along these two dimensions. The former dimension deals with the numerous abodes of sages and immortals, while the latter examines Buddhist and Taoist monks and the stone chambers and temples or abbeys in which they practiced self-cultivation. In the case of Mount Tiantai, an imagined system of immortals’ mountain abodes had emerged as early as in the middle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 specific immortal was Wang Ziqiao, the Perfected of Mount Tongbai, who had authority over the Jinting palace and administration. The imagining of immortals’ abodes not only helped the Taoists determine the locations of Taoist abbeys, but also inspired monks who hoped to practice self-cultiv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powers of mountain gods and immortals. In a sense, this was a process in which knowledge of the immortals shaped the landscape of Buddhist temples and Taoist abbeys.  相似文献   
64.
刘亚秋 《社会》2018,38(1):104-133
通过分析“哈布瓦赫-阿斯曼”研究路径中有关社会、文化等概念,可以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记忆研究的“社会-文化”范式,从而弥补当下记忆研究无范式的缺陷。这一范式尤其体现在与神圣记忆密切相关的“社会框架论”、社会品质,以及卡农、神话、节日等概念中。从社会学角度看,能够促发人们回忆的社会力来自涂尔干所谓的“神圣社会”。哈布瓦赫记忆理论中的“社会框架论”和“社会品质”概念是涂尔干的“社会本体论”思想的核心表现,由此形成一种哈布瓦赫的“神圣记忆观”。扬·阿斯曼文化记忆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卡农”,也是一种神圣记忆。卡农等概念是扬·阿斯曼对哈布瓦赫的“社会框架论”的继承和推进。上述要素构成记忆研究的“社会-文化”范式的基础。从“取向”讨论转向“范式”分析,有助于推进社会记忆研究传统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5.
沈从文的乡土抒情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湘西经验是沈从文独特的文学风格的关键,集中体现了其“自然人性”的核心审美理念。“湘西边地”的审美图景中有着复杂的神话构成与大量动物符号。沈从文借助神话传说与风俗描写,巧妙地运用动物原型将风俗民性与五四以来“人的发现”融合起来,整合了人的神圣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三个维度,在文学上创造了美与善的标准,树立了“健康的自然人性”的人格典范,体现了独特的审美理想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