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美籍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中的特蕾萨,既保留了中国人的勤奋、善良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又吸收了西方人坚强独立、勇于追求的开拓精神。东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她的身上得到融合,尽管不十分完美,但却令人充满期待。任碧莲试图通过这一人物,表达她对物欲横流的美国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美国梦”的质疑,唤起人们对于亲情的眷恋和真情的渴望。  相似文献   
52.
现存的江西傩神与祭祀形态蕴藏着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信息,其在祈求村族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基调中,表现出浓厚的神农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等三大主题意义倾向,是现存中华傩文化遗存在江南的典型形态。江西傩神崇拜与祭祀仪态现状折射出原始生民“人头祭”图腾痕迹。  相似文献   
53.
孔子哲学思想不仅有自然的人化,更有人的自然化。孔子人的自然化思想有着丰富的休闲哲学智慧。舞雩之乐与孔颜乐处是孔子休闲哲学智慧的两个方面,前者从人的自然情感欲求出发,寻求洒落适性的人生道路,倡导在山水游玩之中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后者以休闲的生活与心态超越人生的苦难与困境,无论是遭遇困境还是享有富贵,都要随遇而安,保持快乐的心境。  相似文献   
54.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5.
在商代和西周,祭祀一直处于政治的中心.到了春秋时期,祭祀依然在政治传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依然为政治家们所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祭祀权与王权合一的局面被打破,祭祀权作为权力的象征正面临着名不副实的危机.与商代、西周相比,祭祀已丧失了昔日的尊严和威仪,无可奈何地走向了没落.西周以来为严格等级宗法制度而设的祭礼,在春秋时期处处显得不合时宜.祭祀一方面为政治所需要,另一方面又与政治相矛盾.由此,祭祀在春秋时期出现了比较混乱的局面:有时传达政治的意义,有时传达个人的意志,有时甚至徒具形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祭祀的政治传播功能在逐渐地丧失,并由政治的中心走向政治的边缘.  相似文献   
56.
傅正谷先生《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一书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后较有影响 ,但该书对所选诗作中的一些词语的注释 ,多有不够准确之处 ,本文从中选出十二个词语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57.
从东西文化的视角对《庄子·应帝王》做了全新的且具有当代意识的阐释。分析认为:人类的主体生命和客体的绝对本体的"道"(帝王),原本就是处于双行一体的深度契合中;只要能自觉破除或超越人类自我造作的种种观念的障蔽,则宇宙和人类演化历史的"一体多元"本相与现象的运动,也就是"浑沌"和凿"浑沌"双行一体,双向逆反的演化密义会自显,"浑沌"和凿"浑沌"是牺牲与复活同在的密义也会自显,这些观点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相似文献   
58.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创作时既要确保艺术创作真实反映历史事实,又要防止与《东方红》重复,需要创作人员精心设计框架,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艺术框架的搭建、艺术素材的加工、艺术演出的处理,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既具有政治内容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9.
摆手舞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当前正面临文化生态变迁的困境,也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并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使之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0.
王青 《南都学坛》2007,27(5):30-34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灾的祭祀已丧失了原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涵养个人品德及教化他人的仪式。这种祭祀观薪火相传,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作用,孔子祭祀观对汉代的祭礼及祭祀理念的巨大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