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487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2304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is study explores whether the negative impact of “groupthink concurrence‐seeking behavior” (GTB) 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projects is affected by group members personal traits and interpersonal ties within the group. To this purpose we conduct and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longitudinal controlled field experiment over 18 BPR projects lasting 3 months and involving 18 teams comprising 71 first‐year MBA student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 we explicitly consider and measure the core construct of groupthink phenomenon: that is, GTB. Exist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literature has, contrarily, considered only its causes, symptoms, and outcomes. Second, we show evidence that GTB doe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group performance in BPR project settings. In this regards,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while perceived control, conscientiousness and interpersonal evaluation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GTB on group project performance, confidence, and previous relationships amplify this negative impact, even if they have a direct positive effect on performance. Thanks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 are able to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to managers in charge of BPR projects for ensuring effective performance of project teams and controlling for potential obstacles due to GTB.  相似文献   
952.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引入追求新奇、信任和过去行为3个变量,探析了影响高速铁路乘坐意向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潜在出行者的高速铁路乘坐意向模型。以收集的工作者和学生329个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以职业作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分组分析。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高速铁路乘坐意向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态度最为显著,主观规范次之;追求新奇和信任对高速铁路乘坐意向也有间接的正向影响,过去行为则直接正向地影响高速铁路乘坐意向;职业变量在不同群组间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53.
杨翰卿  叶堃 《民族学刊》2022,13(1):82-87, 140
清代乾嘉年间的广西壮族进士刘定逌,官至翰林院编修,其“追踪濂洛关闽”,潜心性理之学,“细把工夫问孔颜”,于壮乡故里热心授徒、传扬儒学,在岭南少数民族儒学中独树一帜,为儒学在我国壮族哲学和文化中的传播影响、融合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以一位少数民族之儒的观念特色,发挥并继续产生着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954.
文章首先回顾了农民工演变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通过作者在东莞塘厦镇的调查访谈资料,本文归纳出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特征和新的利益诉求,并说明新阶层出现后给城市和农村社会分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利用迁移者角色变迁的理论来诠释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简短的政策思路,其他存而未论。  相似文献   
955.
Young people experienc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are often are weighed down by their past, both through their early experiences, but also by the way their past is made relevant in encounters with other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wo-fold. Firstly, to present a critical discursive analysis of young people's accounts of themselve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care. Secondly, to shed light on three different ways of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are; transition through a break with the past after moving out, transition through continuing change and transition as a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risk of further problems in their lives. The study is qualitative and includes 27 young women and men recruited from three child welfare institutions in the Oslo region of Norway. A multi-method approach including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s has been used.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inspired by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1  相似文献   
956.
举报是公民监督权的表现形式,是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由于其很强的实务性和秘密性,多年来一直是检察实践部门进行研究和探索,尚缺乏来自学术界的客观深入的理论性剖析,其研究视角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察机关在目前的举报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的困境,如举报与信访工作界限不清、举报线索泄露、举报人保障机制缺乏等等。在分析困境成因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法律化和制度化是检察机关举报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57.
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篇的重"情"观,代表了早期原始儒家关于心性思想的一大特色即"道始于情"。通过将郭店儒简"情与文相对待为义"与孔子"文质彬彬"的对照式考察,可以揭示出《性自命出》篇的"情",实际上源自于孔子"尚质"的传统,是孔子"仁"学中侧重于人心内在真性情的流露。这样把握郭店儒简的"情",不仅对深入揭示儒家早期心性思想的起源,而且还对正确解读先秦儒家的诸多原始文献,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58.
姜文的《让子弹飞》从人格与责任交融的美学理想,透过"站着挣钱"的美学宣言,彰显他的美学观与艺术态度。他在表现所谓"拳头加枕头"时,已兼顾到国情,多多少少反映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他用电影语言诠释艺术作品是否瞄准了生活,应让时间和实践这两块试金石去检验;而对艺术反映生活的精准度或艺术真实与生活本真的关联度上,应该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坚持对艺术作品先分类后评析的做法。  相似文献   
959.
批判诠释学把诠释学的理解、解释活动与批判、反思活动联系起来,突显了诠释学的实践、应用与沉思真理之功能,在理解的诠释活动中恢复了亚里士多德式古典智慧,促使诠释学由意义的理解走向对遮蔽正确理解因素的深层解析,从而开掘出诠释学的理性重建功能,在现实层面上实现了理论批判与实践重构的对接。如此一来,批判诠释学被发展为一种综合了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原则,它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实践"、"应用"和"真理"三个概念来表示。  相似文献   
960.
故事性表达成为当前电视节目存在的常态。探其原因,首先是观众借助故事更方便获取和传播信息,还有基于好奇心、优越感之上的兴趣和心理期待;其次是节目生产者熟识故事模式,坚信光明的市场前景,对利润回报信心十足;再次是电视管理者借助故事建构意识形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最后是电视媒介传播的偏向性。但当故事与电视的结合难以同时满足或协调四者的要求时,故事的真实性就容易与观众的期待或感知产生错位与冲突,违背叙事契约,有意或无意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影响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危害电视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