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777篇
社会学   25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Childhood sexual abuse is a severe problem worldwide. Childhood sexual abuse can be detrimental to children and their abilities to cope with and communicate in their subsequent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was to generate and summarize knowledge about how childhood sexual abuse manifests in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s so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an incorporate this knowledge into treatment and care. A scoping review methodology was selected because it supports examination of the extent, range, and nature of research activity.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studies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led to three thematic categories of challenges in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fter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b)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c) communication and trust.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use of the empathic mode in outpatient psychotherapy helped an alcoholic patient reduce his denial of the severity of his illness. Both the general psychoanalytic literature and, in particular, the self psychology literature concerning treatment of alcoholics is reviewed and evaluated.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in depth how the empathic mode functions to promote selfobject transferences, which facilitate internalization processes that may lead to a reduction in the alcoholic patient's need to rigidly maintain his denial of the illness.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ism self-help groups and the professional psychotherapy community is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103.
“人性”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要的人性论。总结中西人性探究的理论得失.可知合理之人性探究应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则或前提。而人性的新的理论界说可以为:追求生存优越。  相似文献   
104.
“德育场”作为自然场的派生物 ,其本质特征是重视德育系统与过程中各要素的能量、信息辐射、吸引力以及相互作用 ,与传统德目主义、整体主义德育模式的“控制”、“强化”教育相比 ,场思维的德育模式更重视对德育对象的民主诱导和德育过程的双向互动。德育场的核心要素是吸引子 ,吸引子按其价值取向可分为主导吸引子、辅助吸引子、异构吸引子 ,它们彼此按照耦合原理、役使原理、涨落原理与自发对称破缺原理进行运作。  相似文献   
105.
伍尔夫在她的作品《奥兰多》中体现了自己关于传记创作的一些新思想。她打破了传统传记的观念 ,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 ,抛弃了对主人公生活事实的详细描述 ,戏拟地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 ,刻画了他 她复杂的自我个性 ,揭示出掩藏在生活表面之下的人物的丰富内涵 ,表现出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6.
"自我"的问题,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我观的现象,分析了关于"自我"的理念.提出了"自我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化"倾向,以及"道德化自我"演变成"泛道德化自我"的极端状态的基本历程.同时,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确立正确的"自我观"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德性与才性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对《米德尔马契》中多萝西娅从胸怀理想的非凡女性沦落到为妻为母的普通角色的生存现实的描写,女权主义评论从艾略特与女主角命运之间的巨大落差中寻找批评的靶实,认为作者对女主角的理想诉求的低调处理没有给女性指更好的出路。这种评论往往忽略了作品所蕴含的独特的女性意识:艾略特除了把女性"三寸金莲"般的心灵空间和边缘地位归咎于男权的无情压制外,还把矛头直接指向女性群体本身,即对女性自身的弱点与不足进行剖析和展示。女性尴尬的生存现实和女作家成功背后的艰辛与失落,使其在痛楚与无奈中完成对女性命运的反思和理性超越。女性应看清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以求改善境遇,避免盲目地采取激进行动。  相似文献   
108.
以男性为参照系,追求成为一个独立大写的人的"强己"意识,是丁玲创作和做人的重要特点。丁玲的强己意识的形成,既有家庭的影响,也是以当时出色男性为参照、自觉学习的必然结果。丁玲的强己意识在创作中表现为女性独立人格的觉醒和对性别角色的反抗,在做人方面表现为以成功男性为榜样,从而靠拢主流文化与亲近政治。丁玲所取得的成就和所经历的磨难,都与这样的做人姿态和文化心态有关。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丁玲的强己意识有着值得充分肯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辛弃疾是位将相全才,志怀高远,渴望建功立业,但他一生沉浮动荡,命运坎坷.辛弃疾其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他的人生悲剧是由"归正人"的身份、主和派的阻挠、贪图享乐的文化氛围以及他桀鸶不驯的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0.
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信息不对称到处存在,往往会引起人才招聘中的逆向选择,甚而会造成整个招聘市场的瘫痪;克服信息不对称的“自动亮相法”“可信传递信号法”“堆积岗位对号入座法”等各类矫正技术,使招聘者不仅象伯乐能识“千里马”,而且还更胜一筹,让“千里马”自己跑出来自动显示“私人信息”。即使对“千里马”也要进行必要的考察,特别是有必要进行“组织文化”的认同,使他真正成为“组织的千里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