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万宁的小说,关注当下,以女性前卫的姿态直面残酷险恶的现实,毫无顾忌地大胆披露现代都市知识女性爱欲情仇,她们率性本真,敢爱敢恨,善待自己,及时行乐甚至忘情狂欢,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先锋性和消费性.万宁的小说语言犀利冷峻、尖刻锐利,具有杂文家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主题为主线,在阐述20世纪80年代青海蒙古族小说创作基本概貌的基础上,总结得失,并对青海蒙古族当代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军旅女诗人康桥的文本追求宏大叙事和史诗品格,同时不乏细腻抒情与美丽意象,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特色。康桥把女性意识带入文本,试图通过自审与反思重构人类理想的价值体系。康桥的诗歌也存在着单向度写作的问题,由此影响了其作品应有的多维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铁凝作为一个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一种本能的关注,对女性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铁凝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梳理出她从显露到凸出到形成的女性意识,同时挖掘铁凝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索,以启发人们深入探索女性的真正价值与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5.
对文学主体论的学术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纪人 《河北学刊》2005,25(1):142-147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学主体论虽然客观上对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决定论形成了冲击,但从学术上反思,它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从主、客体辩证关系看,创作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才可能成为主体,但主体能动性也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或荧的规律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对象主体"的提法和"实践主体性"与"精神主体性"的区分都是不确切的。人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主体,作为主体的人性也不是抽象的、凝固不变的。只有建立人性的历史观,才谈得上解释人的主体性。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主体论基本上是从原子式的人出发的,以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呼唤人道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人道主义不是医治社会百病的灵丹妙药,离开根本问题去抽象地谈论"人类之爱"更是苍白无力的。人道主义的范型结构以一种普遍的人的本质为基本前提,是"性本善"的主体经验主义,其实主体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物。在肯定人道主义反封建精神的同时,需要批判其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学是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艺术。李德懋进行诗歌创作,既基于内心的缺憾,将学创作视作消解内心苦闷的工具,同时,他也通过自我省察,努力使自己具有一种人格美,求得自我人格理想的实现,并藉此追求一种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17.
反思有助于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自我更新、与时俱进,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尘埃落定》由于深刻批判了民族传统的缺陷而具有自觉、理智的民族自省意识 ,当代蒙古族小说则缺乏这种意识和理性。在前 17年的蒙古族小说中 ,阶级取代了民族 ,人物性格只有阶级的差异性却没有民族的相同性 ,民族性只是作为价值判断出现在小说中。 1984年后的小说开始对民族文化性格中的弱点作出反省 ,虽然更多还是表现在事物表面 ,但民族的理性与反省力开始觉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四川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教师现状令人担忧;三是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四是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川”战略,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依托地方高师院校,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重视媒体宣传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农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联姻消费市场的大陆喜剧电影在“笑果”制作上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之时,也使得其成为文化投资者们“圈钱”的“新舞台”。高票房收入的背后,暴露出了大陆喜剧电影在喜剧立足点飘忽不定、喜剧价值观模糊以及任由喜剧电影滑向低格的感性之乐等艺术症结。喜剧品格的萎缩及虚无主义狂欢的盛行,与喜剧思维的偏离、喜剧意义传达的随意与任性不无关系,加之商业美学放弃艺术的抵抗性原则让不少喜剧电影成了单一的浅层消费符码。健全的喜剧电影,不仅需要有理性的构思能力及艺术策略来呈现当下社会现实矛盾和人性自身缺陷所内蕴的喜剧性,而且也要在艺术创造的自由境界中于人与社会之反常、不协调等所导致的可笑之处来实现对自我乃至现实的审视、批判和超越,这才是大陆喜剧电影应有的叙事伦理及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