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毛泽东的价值观是人民主体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相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从毛泽东价值观中汲取力量,促进社会公平,提倡全局意识和奉献精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52.
伴随着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深化,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第四代党中央与时俱进,在五大方面创新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理论。从"关键在人"到"以人为本",从"第一生产力"到"第一资源",从"优先发展教育"到"人才强国",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体现着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3.
为了系统考察西晋著名玄学家郭象的圣人观哲学内涵,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分析认为:郭象的圣人观融合了儒道二家对理想人格的看法。圣人是得到了自身之“性”的人;圣人是“无往不可”的“无心”之人;圣人是跟随时世而不断变化的人。具有了“内圣”之性,自然能够成就“外王”之事。郭象的圣人观反映了其融合名教与自然、主张用道家的自然情性来规范和补充儒家之纲常名教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蒙古族以西为尊的民俗事象出发 ,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 ,从而总结概括出蒙古族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揭示了蒙古族与众不同的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5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科学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价值取向、文化领导权,提出了科学的文艺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不但是近三十年来我们在文艺理论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而且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56.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的运用之法,在宋代诗歌注释中有较高声誉.  相似文献   
57.
民族三元观     
运用皮尔斯"大三元"和"小三元"的符号学理论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的民族现象,提出民族三元观在本质上是民族指号生态观,是维系现实生活与思想结构的共生丛。  相似文献   
58.
贵州侗族历史上长期过着“有款无官”的生活,其生态与环境秩序主要靠侗族环境习惯法调整与维系,侗族环境习惯法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对侗族优美和谐环境的保护都贡献卓然。从侗族环境习惯法的形成与演进之视角对其进行梳理研究,弥补此论研究的零散不足。  相似文献   
59.
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来自于宋明理学而又 对立于宋明理学,是理学中所包含的实学思想的继承、改造与发展,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 又有严格的区别。本文从剖析理学知行观这一角度,揭示理学,尤其是王守仁的“心学” 与明清实学的关系,进一步透视明清实学的渊源、演变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0.
Summary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examining correlates of urban African American youth HIV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level factors (e.g., family communication, parental AIDS knowledge and myths regarding HIV transmission, along with family composition and family income) are examined.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processes, specifically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spiritual coping, extended family caring, cultural pride reinforcement and racial awareness teaching (Stevenson, 1994; 1995; 1997) on youth HIV knowledge. Multivariate analys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youth HIV knowledge and being reared in a single parent home. Further, in every model, controlling for all types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processes, family commun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youth HIV knowledge. Implications are drawn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ly and contextually specific HIV prevention programming for African American youth and their fami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