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476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2830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国关于工作创造力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人际情境以及社会网络对工作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领导、同事等的作用探讨方面,而从积极工作关系视角探讨其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匮乏。高质量联结具有关系张力、高情感承载力与联结力的特征,可以使交往联结双方体验到活力、相互交融与积极关照。通过梳理和分析224份员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高质量联结对员工工作创造力、工作意义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高质量联结对员工工作创造力的影响中,工作意义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在高质量联结对工作意义的影响中,亲社会动机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应该建立和强化组织中的高质量联结,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意义,努力激发员工的亲社会动机。  相似文献   
42.
“有X没X”是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语法构式。当前,学界的研究大多是探究“有X没Y”的句法及语用表现,而对于变项“X”属同一形式的现象尚未涉及。通过外层的形式描写和深层的语义分析,鉴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的用法,指出客观叙述性和主观评价性是区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的主要方法。同时,利用句法功能的差异,描绘出现代汉语中“有X没X”所有类型的特点,即“有NP没NP”“有VP没VP”“有一Q没一Q”和“有的没的”4类情况的共性及个性。另外,深入诠释转指性和描述性语义特征的不同是“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一、引言双关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利用语言文字的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例如:“A Can-nonball took off h is legs,so he laid down h is arm s.”(“炮弹打断了他的腿,所以他放下了武器”)在这句话中,采用同词异义或一词多义以为诙谐之用,这里的“  相似文献   
44.
顾广梅 《齐鲁学刊》2006,5(5):103-105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雷雨.序》作为一篇研究曹禺创作的重要文献,标示了《雷雨》早期接受史上的错位接受现象,也折射出作者原旨、读者释义和文本意义三者的复杂关系,更隐含着曹禺对文本意义的理想接受模式的期待。  相似文献   
45.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时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时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给了我们一个解构其人其文的新视觉。  相似文献   
46.
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克服概念隐喻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揭示语言意义生成背后的认知机制。概念整合理论为汉语隐喻意义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汉语隐喻意义的整合是在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和合成空间中进行的。人们在理解和阐释隐喻意义时,会经历概念的组合、完善和扩充等认知活动。此外,人们已有的知识背景对隐喻意义的理解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孔子"辞达而已"的语言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言语简约,一句“辞达而已矣”曾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后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辞达”,见仁见智。就语言的运用而言,“达”指表达、传达,也可指畅达、通达,还可指理解上的通晓、明白;它不刻意求“工”,但也不反对文饰。孔子的言语理论和言语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孔子的“辞达”,绝非单一的传达、表达或通达、明白之意,而是“达其所欲达以期于达”的简略表述;它涵盖了言语动机、方式方法、目的效果等多个层面,蕴含了传情达意、表达流畅、兼求修饰、通晓易懂等多个意思。  相似文献   
49.
《马氏文通》中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大量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语法体系的特点。文章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试图从语义成分、语义关系、语义结构类型,以及语义结构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文通》注重语义结构分析,一方面是该书实用性目的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汉语语法自身特点所使然。《文通》所反映出的“句法一语义”两个结构层面观以及该书对汉语“语义语法”的开创性研究,对后世的汉语语法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Max Boholm 《Risk analysis》2019,39(6):1243-1261
In risk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risk is often understood quantitatively. For example, risk is commonly defined as the probability of an unwanted event or as its probability multiplied by its consequence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1) to what extent and (2) how the noun risk is actually used quantitatively. Uses of the noun risk are analyzed in four linguistic corpora, both Swedish and English (mostly American English). In total, over 16,000 uses of the noun risk are studied in 14 random (n = 500) or complete samples (where n ranges from 173 to 5,144) of, for example, news and magazine articles, fiction, and websit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In contrast to the widespread definition of risk as a quantity, a main finding is that the noun risk is mostly used nonquantitatively. Furthermore, when used quantitatively, the quantification is seldom numerical, instead relying on less precise expressions of quantification, such as high risk and increased risk. The relatively low frequency of quantific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 material suggests a quantification bias in many areas of risk theory, that is, overestim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quantification in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risk. The findings are also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fuzzy‐trace theory.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nfirm, as suggested by fuzzy‐trace theory, that vague representations are prominent in quantification of risk.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rminology of fuzzy‐trace theory for explaining the patterns of language u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