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文章提出汉语叠音词语义平衡性原则 ,尝试探讨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生成叠音词的规律。双音节象声词对不同叠音式的选择 ,首先取决于双音节“AB”的语音结构 ,特别是两个音节韵母间的关系 ;其次取决于叠音词的语义平衡性原则。“B”起加重声音作用 ,无叠音式 ;“B”起延音作用 ,则有“ABB”叠音式 ;“B”为“A”的变体 ,则有“AAB”叠音式。此规律也适用于由四个不同的音节所构成的象声词。  相似文献   
732.
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基于预设理论,对语用预设在新闻发言人应答话语生成中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功能主要表现为:信息压缩、“额外”观念信息的裹带、言内意外等。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善用预设不失为会话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语用策略或交际技巧。  相似文献   
733.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化用语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语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分析译文实例,可以发现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734.
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规律能给我们带来不少有意义的词汇习得启示,提高英语词汇习得效率:根据人对同一特性概念较易感知的特点,可把词汇范畴化;根据人对有意义的概念记忆较深的特点,可把词汇网络化;根据词汇交际的特点,可把词汇语境化;根据词汇记忆编码的特点,可把词汇组块化。  相似文献   
735.
回忆性叙事中的"我"通常会分裂为意识主体的"我"和经验主体的"我",前者是对叙事有基本控制权的言语主体,而后者是提供感知和认识的人物主体,言语主体和人物主体在文本空间互相交流形成时空对话.CIN四空间模型和Brandt&Brandt的关联空间构建为回忆性叙事叙述主体的对话意义分析提供了认知理论基础:建立两个基本的输入空间--以过去时间为基准的经验空间(蕴含经验主体的声音)和叙述当下的言语空间(蕴含叙述主体的声音),将其合成空间与关联空间相结合形成对话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736.
针对英语语言学理论和教学中较少涉及的词语搭配问题,分析词语搭配的语义学特征以及错误搭配的主要特点,探讨造成英语学习者搭配错误的原因,认为培养学生搭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识别和学习使用搭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37.
本文利用语用学知识,以富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为例,从会话含义、间接言语行为以及语用先设等角度对传统经典民歌歌词进行语用推理和分析,以期为民歌的鉴赏与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38.
基于Talmy的运动事件理论框架,以“V across”结构为例分别自建英汉语料库来分析英汉语在路径表达上的差异,解读感知路径背后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第一,英汉语感知运动主要以视觉运动为主,听觉运动居于次位,其他感官的运动较少,且听觉运动与视觉运动相融合,形成通感隐喻;第二,英语视觉与听觉感知运动路径的编码均以矢量义为主,而汉语在编码视觉运动路径时主要以构形义为主,但汉语在编码听觉运动时,其矢量义使用比例则高于构形义。因此汉语在表征视觉路径时更凸显焦点与背景的相对位置;第三,感知虚构运动是由于体验者发挥主观想象力进行动态模拟和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9.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大众"概念主要有两个英文词:Popular和the Masses。这两个词分别对应着西方语境中"大众"概念的两种不同的知识脉络。与西方的"大众"概念不同,中国当代"大众"在经历了从"革命主体"到"消费主体"的语义流变,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大众"概念。但是,当下的"大众"概念往往把西方"大众"的两种"所指"都归结在同一个概念里,并以西方的"大众"概念为参照系,这不仅造成对"大众"概念使用和理解的混乱,而且也模糊了中国"大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40.
构词图式"X不得"产生的13个三音词可分为:动副兼类词"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动词"巴不得""恨不得""见不得"等9个;形容词"了不得"。宏观概括了三音词"X不得"的历时演变过程,重点对学界还未研究或研究较少的"X不得"的语音弱化、词性及语义固化程度、有无相对应的肯定形式、能否作补语、成词时间与形成机制等5个方面展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