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论今文《尚书》的三价动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今文《尚书》的三价动词进行了考察研究,描写了三价动词谓语句的句法结构及语义结构模式,并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的配价理论探讨该文献中三价动词的特点及其构句规律。  相似文献   
772.
英语比较句的原型是Ais(more adj.)than B,但nothing一词的特殊语义,造成了两个带有nothing的比较句在许多方面的差异。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讨论nothing的语义特征及其理解。  相似文献   
773.
随着加入供需网的供需流逐渐增多,有关信息智能检索的实现将成为供需网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智能检索,提出了利用语义网中的XML和RDF(资源描述框架)对现有词汇表进行扩展,运用RDQL(RDF数据查询语言)对供需网中的信息进行查询,并提出了一个供需网中基于语义的智能检索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774.
不少人以为英语“主谓宾”结构都可以转变成被动句,而且语态转换不会改变句子的基本意义。但实际情况却不然。不仅有许多“主谓宾”结构没有被动语态,而且许多语句经过语态转换就会引起较大的语义变化。据此本文对英语语态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存在着语义不对称现象,并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75.
语义功能语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论,它强调语义的决定作用,强调结构的功能,主张结合语义表达对语法进行研究。它根据汉语的实际卓有成效地使用了结构主义的各种方法并加以丰富和完善,使汉语语法研究进一步科学化和精密化。  相似文献   
776.
一、问题的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丙级语法项目的语气副词“幸亏”[1]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发现,如果把该副词放在语篇中考察,问题就会变得较为容易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工具书,几乎都是把“幸亏”放在复句里(偶尔放在以复句为背景的单句里)进行考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副  相似文献   
777.
“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合成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于”表示语言所表示数、量或客观事物之间的相等关系。从句法结构上看,“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结构,但是用于不同语域中的“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状语有差别,这表明:用于叙事语域中的“等于1”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和用于科学语域中的“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在认知层面和图式上有差别,“等于1”和“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合成和语义提取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78.
综观汉语量词研究的历史,汉语量词的系统研究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是以语义为取向的量词类别研究:二是以关系为取向的量词选择研究;三是以解释为取向的量词认知研究。对这三次方法论的变革进行述略和评价,可以勾勒出汉语量词研究演变的轨迹,从而促进汉语量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9.
名词的语义类别决定了名词短语的槽关系模型。在名词槽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名词的语义类别与名词短语的槽关系模型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发现语义类别相同的名词,其槽关系模型也相同或基本相同,语义类别相异的名词,其槽关系模型不同或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780.
《孟子》假设复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句的大量使用是先秦诸子散文代表性著作《孟子》的特色。本文选取其假设复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其语法格式的表现形式和能表现的语法意义。并且想寻找出产生这些语法格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