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很多学者对上古汉语专书中的复音词作了定量—定性式的研究,得出大量可信的数据和可靠的结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分别把数量、频率、义项、构词方式是否完备等四个方面作为判定单音词复音化在上古汉语进程中的标准,可以发现上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在数量上有了快速的增长,并且汉语的各种构词方式在上古汉语末期已经基本具备,这说明单音词复音化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快速的增长,但复音词在使用频率的高低和义项的丰富程度上还是远远低于单音词,这说明单音词复音化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52.
通过分析字母词N在汉语中意义和用法,发现N在语义层面可以表达"无限多"、"极大量"和"非常"、"很"之义,颇具独特性.同时试从认知角度探究其形成根源:揭示了事物在空间"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动作在时间上"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性状在程度或量上"有界"和"无界"的对立.由此得出结论:有界事物的重复性促成了字母词N的意义和用法的存在.  相似文献   
853.
从义素运动变化的视角研究,发现古汉语动词词义引中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动词词义引申过程中本义所含的义素或与本义密切关联的义素运动变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854.
词义的理据就是事物现象得名之由,主要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在介绍这三大理据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将词义理据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指出了该理论对于词汇教学所起到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55.
阐述语义场创立之初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理解和应用,总结其理论超出结构主义框架的包容性和解释力,认为其场单位和场关系都有泛化的能力.其理论适用于抽象和具体的各个语言层面和语义关系,也适用于多个语言学流派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6.
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57.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大不相同。文章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与文化语义的巨大差异。指出,文化语义其实是语言背后的语言。  相似文献   
858.
汉语学者对"连"字句的描述是:对"连"和"也/都"中间的成分进行强调,[1]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连"字句还应该对所强调部分--"极端项"关涉的序列进行关照,这是由"连"字句周遍性语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859.
象声词是用语音模拟自然声音形成的词。其语音形式在元音、音高、节奏上体现所拟声音的特点,语义内容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但也有部分符号化了。象声词语音语义两个方面都受到语言系统的制约。象声词与叹词处在语言与副语言界线的两边,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60.
本文在分析汉语副词“果真”语法特征的基础上,考察了“果真”的语义、语义框架及语义指向。认为语气副词“果真”是表示推断语气的,推断的结果可能与所说所料相符,也可能不相符,在语义指向上不仅可以指向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指向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