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04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由副词"这么"和动词"说"构成的"这么说",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特殊。它由表示"言说义"演变为表示"认为义",并进一步演变为话语标记词。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么说"在语篇中具有衔接、接续和确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892.
以英语动物名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词典数据库Wordnet,检索并分析发现:表示类属的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较大,且啮齿类、低等动物、食肉动物、家禽类和鸟类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最高。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遵循"特征优先"的原则,其动词具有繁衍后代、动作性格特点或外形姿势特征等语义成分。名词动用是基于转喻和隐喻认知方式的多义词词义扩展过程,而名词动用的理解则是语用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3.
口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涉及到译员解码和用译出语再编码。根据信息传播理论,信息的传播质量受物理和语义噪音的干扰。在英汉口译中,语义噪音干扰了译员对原语的言内、言外信息解码的准确性。要最大程度排除语义噪音的干扰,译员必须提高跨文化意识,做到从源语文化的角度解码信息;加强语境的识别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别语义,排除语义噪音干扰;树立语域意识,提高预测能力,降低语义噪音的干扰。  相似文献   
894.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出于某种实际需要,对一些动词进行必要的语义强调,其手段主要是强势语,既包括以just、away、up、on、off、out为代表的强语势副词,又涉及以up and和ever so为主的强语势副词短语,强语势助动词do和强语势行为动词begin(to)、go(and)也强调后面的行为动词,shall、will、must、must needs或have to等情态动词也具有强化动词语义的功能,有时名词短语something like、代词it或介词短语for it、of it也可加强动词的语义,实现强调表达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895.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宋书》的写作语言分别为当时的北方通语和南方通语。对二书进行比较发现:二书任职语义场成员与其他词语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动词+官职名称"、"动词+地名"等,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二书任职语义场除了共同的成员"为"、"历"、"作"、"参"、"解褐"、"兼"、"领"、"行"、"录"、"摄"、"带"、"假"、"署"之外,《魏书》还使用"典"、"位",说明其主要通行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在《宋书》中使用而在《魏书》中罕见的"临"、"……行事",主要通行于南方地区,这就明显反映出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二书都使用具备新兴义的"历"、"带",可见北朝汉语的趋新程度并不逊于南朝。  相似文献   
896.
日语中,"のだ"句的语义特征更多地体现在语用层面上。表达说话人根据既定的前提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说明,或者表达说话人向听话人提示某种事态的语气。通过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上下文的联系、双方共有的信息量等语境来体现各种语义。还具有强调某成分或者提示说明焦点的作用,弄清强调语义的指向和否定语义的指向是辨析语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7.
文章从平行性、表达分布、骈和结构和语义格分析等角度对“能愿动词+VP”结构的定性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与论证。结果认为,把“能愿动词+VP”结构定性为状中结构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98.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899.
具有连动结构关系的词组称为连动词组。连动词组的语义结构关系可分为句法语义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两种类型。根据这种划分,把连动词组前后动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工具、处所、目的、时间、依据、因果、条件、假设、顺承等十种。  相似文献   
900.
《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基于"认知-表达"假设,提出了"语义和谐律"理论,构建了句法层面的意义和谐系统。本文进一步论证成员服从系统是语义和谐的原则之一,并探讨语义和谐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