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0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520篇
理论方法论   264篇
综合类   3088篇
社会学   51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一个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司契约理论为理论工具,对股东权行使规则进行契约解释,揭示出公司法规则背后的法律经济学含义。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在于通过效率安排,节省公司参与者的交易成本。这从法律经济学上证明了公司法规定的股东权行使规则的正当性。为了使公司法成为一部富有效率、促进股东价值的法律,我国立法应该正确地反映股东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  相似文献   
202.
中美人权问题是两国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美国人权观源于自然法理论,强调人权的普遍性和个人人权,着眼于个人的政治权利。中国人权观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和儒家伦理传统,既强调个人人权,又强调集体人权,认为人权既包含政治权利,也包含生存发展权、社会文化权等多种要素。中美双方应在了解和尊重对方伦理传统的前提下,加强人权对话与合作,求同存异,增进共识,努力化解人权冲突,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203.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价值分析的方法,介绍公民基本权利具体化应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由概括到明确、由静态到动态、由确认到交互的基本原则。在对宪法进行修改时,应对基本权利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扩充,对基本权利内容的规定也要明确,从而体现宪法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宗旨;应使基本权利在一般法中均得到明确、具体的规定;应在宪法中确认宪法的直接效力,同时赋予人民法院对宪法的解释权;在宪法中增加未列举权利的条款,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全面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4.
财政体制六十年新起点:"省直管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六十年来财政体制经历了"省管县"、"市管县"等几种管理体制。各种管理体制只有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的财政体制改革,将恢复到改革初期的"省管县"。这是一种历史的简单轮回,还是与时俱进的变革?深刻认识这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5.
康德以先验哲学的方式对传统自然法进行批判性的改造,提出公民权利的合理性与普遍有效性问题。文章旨在考察康德的公民权利思想,在先验法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分析公民权利问题的提出、演进来尝试对公民权利做整体性的理解,进而反思公民权利的基础在于纯粹理性的实践性所确立的理性的法则与人性的法则。  相似文献   
206.
"普世价值"从本质上讲源于人类的共同性,因而在抽象层面意义上"普世价值"是存在的,而由于人类个体的特殊性,在具体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权作为价值目标,在抽象层面上具有共同性,在具体人权内容上则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社会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从二者关系看,人权与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具有共同性,并作为后者的内核而存在。而在我国人权建设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承认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与人权的存在,并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应明确具体的"普世价值"与人权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自己的标准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人权建设才能既不脱离世界主流,也不脱离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207.
现代大学制度之下,学生权力是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是制衡其他权力形式、保持大学民主和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大学管理、学生组织自治、自主选择学业以及学生评教等。中国大学学生权力缺失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行政化”,应该制定大学章程,规范大学内外部权力关系并明确学生权力的地位,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并赋予其自治权,以及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评价权以保证学生权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8.
本文关注福利文化对社会养老制度和实践的影响,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现代社会养老项目的发展,揭示了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与特定社会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和传统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限定主义的价值观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缺失阻碍着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从剩余性到制度性的转变,抑制了社会福利在缩小老年群体内阶层差异方面的作用,促使了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尽管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国家的文化扩散正在促使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还有赖于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209.
论人权的两面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的两面指的是作为道德权利的一面和作为道德义务的一面。人们在理解人权之概念时,往往只看到其道德权利一面,而极少看到其道德义务一面。其实,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表达的是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资格和人之尊严的价值,它强调了人权之目的与理想;而作为道德义务的人权则表达了人权实现的手段与工具价值,注重了人权之现实。作为道德权利的人权与作为道德义务的人权,应当是我们在完整理解人权时皆须认真对待的,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10.
论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重于公法调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难以适应野生动物保护的新形势,但关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是否应引入私法调整之机制,法学界素有争议。借鉴德国、俄罗斯二国皆运用民法强化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做法,本文从公益与私益关系之协调、经济运行规律、权利自治等方面论述了我国野生动物物权法调整的必要性,从野生动物资源的特定性与直接支配性方面论述了我国野生动物物权法调整的可行性,建议未来民法典总则关于野生动物应作出一般性的规定,以增强相关权利人的生态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