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785篇
社会学   27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维运动混合机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混合试验对三维运动混合机的混合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2.
晚清小说涉及宪政运动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立宪派所写,用来宣传立宪的内视角小说;另一类是小说家旁观品评的外视角小说.从晚清小说提供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到立宪思想的传播和立宪的舆论准备,看到当时的普通人对立宪运动的看法,同时可以看到一个主义是否得到群众拥护,不在于其是否符合"历史规律",而在于其是否取得当时人的信任.  相似文献   
53.
战后整个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作为当时知名的时政评论刊物《观察》周刊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储安平,他多次撰文发表自己对于学生运动的看法,成为当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学生运动评论的代表。他对学生运动发生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国民党与其他媒体的态度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对学生运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意识到了这场学生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他的观点代表了中间势力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54.
读者审美阅读的过程,是激发读者情感和促使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达到审美阅读的效果,应注重从美与丑的对比、审美感受、叙述动作、美的形态等方面入手,激发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5.
概念的自我运动是辩证思维即哲学思维的重要特征,深刻理解概念的自我运动是掌握辩证思维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表象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与哲学思维的比较分析,以期说明概念自我运动的实质,即人类的精神在概念自我运动的过程所构成的人类的哲学认识史。  相似文献   
56.
再论清初的“复明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初年旨在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明朝的政治活动被称之为“复明运动”,它是南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复明运动”的性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复明运动”个案的研究,“复明运动”应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是清初民族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参加者不仅有明朝的宗室、文武官员,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的目的是为恢复汉族的衣冠文物制度。  相似文献   
57.
本文主要分析了HEIDENHAIN TNC 310数控铣床系统中圆弧铣削指令及螺纹铣削指令,对螺纹铣削功能进行延伸,扩展到圆弧三轴联动,并对螺纹铣削指令格式进行了修改,从而具有圆弧三轴联动铣削功能。  相似文献   
58.
通过2个月的运动元记忆训练,检验其对非体育专业学生元记忆水平和动作记忆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元记忆训练能显著提高大学生运动记忆策略和记忆监控水平;结果还表明训练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体操和健美操动作记忆成绩(表现在动作数量上),而且艺术体操动作记忆的训练效应大于健美操.  相似文献   
59.
受《周易》神秘文化影响,在中国美学看来,“气”是宇宙的原初实有,是最高的本体,“道”即混沌之“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化合;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中间环节,“气”生于“道”或“太极”,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质料或元素。审美创作活动中心物的感应、情景的交融离不开“气”与“气化”作用。由此,中国美学提出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说:宇宙万物的生成本源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运行,“气”之动物,激发了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动机,而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引起审美创作。“物动心感”,引起创作者内心感动与审美域构成的原初动力是“气”。  相似文献   
60.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胡适、罗隆基等人发起一场要求“人权”与“约法”的运动。学界一直以来大都视之为中国学人争“人权”的运动。然而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视野下,“人权”、“约法”本为其题中要义,其时中国学人相关诉求的背后,更是他们之于现代国家的理解和建构规划。在这一意义上,他们批判、重建国民性,亦是为现代国家准备相应的国民性基础。因此,这场“人权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和现代国家公民自我确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系脉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