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6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2035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探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斯大林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深层批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认定,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斯大林化时代的斯大林主义的实践后果损害了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客观上造成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的启示.  相似文献   
82.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从自然与社会关系入手,通过阐释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发展历程和重新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形成自己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其理论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生态学思想,而且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深化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对我国现阶段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詹姆逊的文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使他介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面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扩张",他进而转向了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关注,对后现代主义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在对马克思辩证法做“原生态”解读与超越的衍义进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偏离马克思辩证法本真精神的倾向。笔者对马克思辩证法衍义的“应然”与“可然”意蕴作了尝试性的阐释,旨在还原马克思辩证法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既强调社会存在对政治文化的决定作用,又突出显示了政治文化的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既强调其扎根于实践的科学性,又突出其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价值性,它的形成既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社会实践基础上,又是其被人民逐渐接受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86.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关联概念群的初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过程产生了复杂的分化现象,这一现象表现为在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这三组相关联概念都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的概念表述或表达方式表明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目标,不能混淆,更不能替代。对相互关联概念的辨析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备了一系列概念范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内部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对这些概念进行严格分类和界定,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论视野。  相似文献   
87.
浅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指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本文试图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视角,对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8.
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研究在当今中国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主义舆情观做了简单梳理,重点研究了舆论引导的两面理论,即“预防接种理论”的观点,阐明了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探讨了它在建设和谐的多元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相似文献   
90.
劳资关系作为矛盾统一体,内含着劳动与资本两个对立面。法国调节学派和美国社会积累结构学派从资本一极出发,视劳动一极为被动的适应资本要求的客体;而意大利的"自主论马克思主义"则强调劳动一极,力主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自主性而非依赖性。在劳资关系的研究中,应综合这两种方法论倾向,将劳动与资本结合起来予以辩证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