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6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2035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诸多要素,有变量和不变量。其中,理论前提、文化环境是不变量;国情条件、实践基础、逻辑主题、实现主体等要素均为变量。这些变量与不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要素。  相似文献   
92.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经历20世纪的发展创新,正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同马克思主义发生关系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了.20世纪近百年的历史,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充满沧桑巨变、变革最为深刻的世纪.回顾近一个世纪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路程都同马克思主义紧紧相连.尽管在新世纪的征途中马克思主义会面临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挑战,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会面临着艰难险阻.但是适应时代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最终将站在时代的前列,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3.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6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合理借鉴这些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4.
家庭环境对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影响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新时期家庭环境已经客观地发挥着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客观地总结了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家庭环境因素认识上的偏颇,分析了家庭环境影响力增强的原因和呈现的特征,探索了借助家庭环境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各种跨国、跨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从外部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部因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为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丰富原有研究范式,确立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行互补的研究格局;拓宽外部因素研究视野;体现外部因素研究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6.
民族问题是引发国家及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各国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而教育,特别是民族观教育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民族观教育,需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将民族观教育与国家教育、新文化载体、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民族观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人的全...  相似文献   
97.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称谓的演变过程。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这一称谓与其内容一样不仅是科学的,而且也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介绍与理解、对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初步探索,虽然带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大钊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前宝贵的探索道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因此,以中国的风格、专业的人才、通俗的语言、多样的形式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境况。本文从认识的角度,通过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系统三方面比较系统的分析,探讨了边缘化的原因,指出马克思主义边缘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