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87篇
  免费   2916篇
  国内免费   918篇
管理学   3234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42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146篇
丛书文集   10217篇
理论方法论   4255篇
综合类   58767篇
社会学   5584篇
统计学   244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24篇
  2022年   683篇
  2021年   906篇
  2020年   1211篇
  2019年   1242篇
  2018年   1211篇
  2017年   1463篇
  2016年   1490篇
  2015年   1801篇
  2014年   4150篇
  2013年   5577篇
  2012年   5181篇
  2011年   6013篇
  2010年   4832篇
  2009年   4903篇
  2008年   5177篇
  2007年   6225篇
  2006年   6137篇
  2005年   5509篇
  2004年   5154篇
  2003年   5071篇
  2002年   4207篇
  2001年   3490篇
  2000年   1942篇
  1999年   647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To study the homogeneity and influences on scientists'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we have examin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risk perception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nuclear wastes, and policy preferences among 1011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 0.05)in the patterns of beliefs among 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research. In contrast to physicists, chemists, and engineers, life scientists tend to: (a)perceive the greatest risks from nuclear energy and nuclear waste management; (b)perceive higher levels of overall environmental risk; (c)strongly oppose imposing risks on unconsenting individuals; and (d)prefer stronger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some issues related to priorities among public problems and calls for government ac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life scientists or physical scientists. We also found that–independently of field of research–perceptions of risk and its correlat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 of institution in which the scientist is employed. Scientists in universities 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tend to see the risks of nuclear energy and wastes as greater than scientists who work as business consultants, for federal organizations, or for private research laboratori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are found in priority given to environmental risks, the perceived proximity of environmental disaster, willingness to impose risks on an unconsenting popul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accepting risks and sacrifices.  相似文献   
52.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但其思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同他的王室地位和先秦时期的夸饰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矛盾并不影响其人格的评价。韩非子是个爱国者 ,其人格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53.
运用参与性诊断(即PRRA)方法对临安示范林地区的森林经营主要政策进行了诊断分析,找出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如:政策环境欠佳,产权政策不到位,税费政策不合理,林业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欠规范、不合理等.同时,运用参与性设计的方法对若干主要政策进行专项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环境和规范政策系统运行两方面入手,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适合当地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设计方案,以促进示范林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运用心理学移情原理消除师生的情感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教学的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无论这些因素多么错综复杂 ,主要还是来自教和学两方面。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从而形成互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文章将着重讨论师生间营造互动关系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情感与移情  相似文献   
55.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resholds of discrimination of preference judgments under uncertainty. We establish an axiomatic characterization for a threshold representation, where thresholds are represented by inexact measurement of subjective probabilities, i.e.,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Since upper and lower probabilities need not be additive, the representational form adopts the Choquet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56.
在分析重庆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现状、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以及国内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重庆(?)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九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8.
在学习英语时,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拟从词汇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和西方现代历史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篇章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该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精神上的反映,包括意识形态和其他一切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对经济、政治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由农业封建主义文化在近百年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它的前进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0.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