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95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民族学 | 167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87篇 |
丛书文集 | 1187篇 |
理论方法论 | 367篇 |
综合类 | 5519篇 |
社会学 | 315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246篇 |
2013年 | 253篇 |
2012年 | 367篇 |
2011年 | 482篇 |
2010年 | 455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677篇 |
2007年 | 1107篇 |
2006年 | 985篇 |
2005年 | 727篇 |
2004年 | 452篇 |
2003年 | 465篇 |
2002年 | 187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8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鲍刚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5)
通过对马克思早期进行理论探讨所最为关注的一个实践与理论难点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说明"经济基础"概念的制定,对于科学说明国家这类历史上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现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含义是单一经济基础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人们对经济基础概念的认识深化和扩展: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能离开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是综合经济基础;并且是由"综合经济基础"向"单一经济基础"发展的动态过程。对"综合经济基础"动态发展规律把握上的最新阐释,表现了"经济基础"的解释功能由关注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向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62.
徐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3):152-15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学理和历史的双层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重塑秩序与信任之间的有机关联,前者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后者则能提升和谐社会的境界,让整个社会充满祥和之气。 相似文献
63.
何德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08-110
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正确处理突发公共危机报道有赖于对“社会”一词的新认识,即社会本身蕴涵着化解危机的巨大能量。历史和现实证明,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4.
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章论述了社会建设的内涵及重大意义,分析了社会建设的工作重点,探讨了社会建设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5.
在系统思维导引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苗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6)
用系统观点对构建和谐社会作概念诠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贯彻系统思维:以整体思维取代片断思维,以非线性思维取代线性思维,以动态思维取代静态思维,以开放思维取代封闭思维,把自组织与他组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6.
王员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116-119
在当今消费型社会中,人们的消费不仅是产品物质价值的使用,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也即“消费文化”。当代设计在消费文化背景下,自身在往更广更深方面发展的同时,也与其他社会文化形式一起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社会生活全面商品化、审美泛化等现象。认清当代社会的特性,正确把握当代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发展积极向上的设计文化是当今设计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7.
刘斌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59-61
响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在对社会工作的本质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探索了社会工作在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68.
追溯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与发展历程;概述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内涵和基本特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关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措施、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等的研究现状和有关观点。目前学习型社会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仍处于一种众说纷纭的摸索阶段;二是缺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典型模式、路径的总结归纳和推广应用;三是缺乏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建议今后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理论上要继续深化,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路径和典型模式的研究;加强对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加强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政策法律保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夏洞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1-68
围绕着奴隶制的起源、奴隶的社会地位、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等问题,著名的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作了较多的论述,他的奴隶制观在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对其拉丁文本的分析,分个人态度、社会秩序观与基督教伦理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奥古斯丁对奴隶和奴隶制的认识,指出其奴隶制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0.
马会端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3-128
历史上的科学教育经历了由“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再到“通才教育”转变的过程。“通才教育”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但 IT(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科学教育中所形成的特定“电子场景”使得科学教育致力于追求普遍显性知识的“通识教育”,一定程度上缺失了隐性意会知识的养成,而后者是现代“通才教育”所必需的。现代科学教育应该重塑“通才教育”,其本质是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 STS 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