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0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37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679篇
理论方法论   585篇
综合类   4673篇
社会学   321篇
统计学   3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539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诉讼立法和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都将适格原告的范围限定于直接利害关系人,这种限定难以有效解决现实中不断涌现的新型群体性纠纷,需要对适格原告的范围进行必要的扩张.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扩张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求,可以赋予检察机关、相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在特定务件下作为适格原告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相似文献   
962.
知情权在中国是一个备受尊重而又模糊不清的概念,其立法严重缺失,法律救济步履维艰。本文从法律制度层面分析知情权救济缺失的深层原因,并借鉴国外公益诉讼理论,提出如何在中国构建公益诉讼的知情权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63.
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与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形成了解释利益集团产生的三种典型的理论模式:杜鲁门的絮乱理论、奥尔森的利益集团发生论和索利兹伯里的交换理论。论文基于这三种理论考察了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与动力机制。论文指出,社会内生演进构成了中国利益集团的成长逻辑;利益分化和利益组织化的双向运动型构了中国利益集团的动力机制,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结构从阶级阶层到利益群体再到利益集团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964.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其目标必须契合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通过实现社会的利益均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这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均衡,这需要明确政府在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二是实现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均衡,这既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妄,又要正确确立人类的生态位,同时还应将生态建设与管理并举;四是实现区域之间发展利益的均衡,这就要求在反哺机制的架构、区域发展制度的供给以及制度的"厚度"与"薄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65.
广州的公关服务市场历经十余载已初具规模。应如何有效地寻找市场规模化成长的契机去伴随广州经济发展的脚步迈向国际化?每一个不同的行业、每一个不同的消费群体都有它自己特定的内容,特定的需求。如果这个群体的价值观、行为偏好、需求等各种表征都能得到很好的正面描述,那么在启动市场前就能够达到有效细分。不同层次的公关服务提供企业也能达到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966.
群体动力论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建立和谐校园和稳定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频频发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地重视。本文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出发,将高校学生群体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从网络、学生主体同质性以及教育职能等方面来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然后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着眼,探讨了有效预防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7.
赵伟 《兰州学刊》2011,(2):152-156
错过了“黄金时代”的部分后发小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成功进入高壁垒的棉纺织业,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型企业集团。大成纺织印染集团,以棉织生产为战略突破口,抓住机器印染业方兴的趋势,先前向一体化印染生产,再后向一体化纺纱生产。这一战略给大成带来了节省交易成本、稳定交易关系、防御竞争对手的优效作用。其成功案例为后发小资本进入高壁垒行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68.
周薇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23-124
为适应新时期培养复合型口译人才的需要,口译教学与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必须进一步的重组、优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969.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三大任务之一,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信息渠道多元化的自媒体时代下,群众能够通过信息搜索行为为决策获取信息。本文考虑了群众信息搜索行为,构建周边居民信息搜索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最优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均衡策略选择,以及在各种地方政府补贴水平和暗箱操作程度下,周边居民的收益变化情况和策略选择差异。结果表明:当政府的暗箱操作程度较低时,群众的最优化策略为信息搜索后“污染轻微”则“抗议”,否则群众的最优化策略为直接抗议。当群众对项目污染程度为严重的先验概率较低且政府的暗箱操作程度比较高时,群众将选择不抗议策略。当周边居民的识别能力较差,群众将会选择策略信息搜索后“污染轻微”则“不抗议”,当暗箱操作程度足够大时,群众将会选择策略直接抗议。随着地方政府提供补贴水平的增加,群众的抗议强度减弱。了解群众的最优决策,有利于政府对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防范和应对,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70.
单位团体献血运作的过程与机制:以北京市T大学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成普 《社会》2010,30(2):116-143
本文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血液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以T大学的一次“女生节”献血活动为关键案例,应用集体行动的有关理论,分析单位团体献血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机制。本文认为自愿无偿献血的运作过程是一个意义框架建构和延伸的过程。无偿并非没有任何激励,只是淡化物质激励,更多地强调象征激励,即对符号、话语、意义、价值等的突出,这不仅表达了对献血者的尊重,也促进了献血框架的再生产。单位团体献血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单位内部的结构易得性,由于高校具有更强的结构易得性,自然成为团体献血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