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8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1675篇
理论方法论   471篇
综合类   8132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1564篇
  2006年   1297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76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地方治理意味着地方政府从中央一体化的垂直结构下抽身,确立自身的独立地位与利益;同时,它也表征着民间社会力量的成长并逐步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地方治理中重要的参与性力量。在此意义上,善治理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用善治理论观照中国地方治理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的具备与否是受到质疑的,从而,这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Relig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 at an analysis of relig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RNGOs). Largely ignored as an organizational field, RNGOs constitute a new breed of religious actors shaping global policy–an organizational hybrid of religious beliefs and social activism at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finition of RNGOs,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RNGOs from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situates them in their current religious and sociopolitical contexts. Drawing on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ry data from a sample of 263 United Nations-affiliated RNGOs, the author propos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religious, organizational, strategic, and service dimension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Religiou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definition of a just society as well as the sociopolitical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ir religious ident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此文以绍兴县西蜀阜村为例,基于对大量翔实资料的实证分析,阐述和探讨了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村落社会结构分化的历史进程、决定因素和现实状况,探讨了阶层分化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关系,对深化沿海发达地区中心镇村现代化进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利益关系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利益分化和重组。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应特别注意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主导意义系统,它作为一条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儒家思想亦由精神领航员的地位转而滑向边缘。社会主导意义系统的衰落,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无序和混乱。重构社会主导意义系统,促进精神世界的和谐就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对教育产业化的多年的争论后 ,教育的产业化已经表现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征 ,如何以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产业化 ,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江泽民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与人们多样化的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们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调节,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的来临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和生活体验,也必将导致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现代风险社会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将与“人为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风险概念引入,可以消解历史决定论的思维定势,也可以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蕴及当代性的彰显提供全新的解释维度和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20.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