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要改变贵州"三农"县因自然历史条件及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大面积落后山区现状,只能由社会主义"农业文明"向社会主义工业文明转变;其小康建设模式的选择,只能是第一次现代化并兼容某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在贵州的传统学术文化瑰宝中 ,最具有本土特点且又最能与全国乃至世界接轨的当首推“黔中三宝” ,即黔中王学、佛学和易学。这“三宝”是黔中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它们至今不仅仍然能够给予人们以形上智慧的启迪 ,而且能够为具有高文化含量的新型人文经济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 ,寻找、抢救、保护、整理、开发、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建立良好的开发和研究环境 ,是贵州经济与文化大开发和大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3.
民族教育是贵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战略的高度审视贵州民族教育的经验和问题,对实现贵州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可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4.
贵州省数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济”,产生了非常重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成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最主要途径。2003年我省农民工144亿元的总收入,反映了种种重大经济价值———农民工经济已经成为贵州省“第一支柱产业”、效益最佳产业、最大的支农投入、农村“第一脱贫增收工程”、农村“第一民生工程”。集中到一点,农民工经济具有促进贵州农民迅速、大幅度增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优越条件、同时提出了该区古盐道与休闲旅游联动开发建议,期望能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6.
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4个乡镇的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学习的客观环境比不上非留守儿童,但与众多研究结果不太一致的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观因素较好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成绩总体上无区别,并进一步对此学习状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覃婷婷 《兰州学刊》2009,(6):218-223
1937年,贵州旱魃肆虐。该年旱灾的发生与贵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它使社会遭受了巨大损失和破坏。贵州政府对此施行了一系列救济措施,体现了救灾活动的近代化方向,但仍存在诸多缺陷。民间救济团体的努力参与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赈灾的不足(如财政困难、吏治腐败、效率低下等)。此次旱灾救济启示世人:大力发展经济以增强抵御灾害能力;政府须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规范的监督体制;充分调动民间救济力量。  相似文献   
108.
循环经济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城市循环经济模式是发展生态城市、解决我国GDP高速增长与可持续性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国家唯一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贵阳市在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过程中取得一些有益经验,也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些都对西部大开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新思路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2005年是全国的“红色旅游年”。贵州要抢抓这个发展机遇,将我省红色旅游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并以红色旅游带动贵州整个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少数民族特困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而特殊的问题.由于历史、自然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贵州仍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特困人口.对这些特殊群体解决温饱,走向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地情寻求多种途径予与解决.本文通过对贵州三个少数民族社区移迁安置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