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该文使用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对汉晋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形成与路线特点、建设、商业活动,以及汉代成都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这条古道在西汉中期以前就已存在,但汉帝国直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才将这条道路全线开通。其基本路线为从成都经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到达身毒(今印度)。当时在古道沿途大规模开凿道路,设置郡县治所和各种交通通讯设施,大量移民,屯军等措施来保证道路畅通与高效的通讯传递。当时古道上的商业活动可分为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境内主要在蜀地与西南夷地区之间,境外主要在蜀地与境外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422.
农业保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险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保险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贵州农业保险开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促进贵州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3.
蔡熙博士《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一书,从贵州文化的异质性、贵州文化的多元性、贵州文化的反思性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多彩贵州”的地域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发掘与学理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4.
贵州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农村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年老型社会,特点是: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老年人口数相对增大;高龄老人多且性别比失调;空巢和独居老人比重大。由于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将会造成总抚养系数偏高、代际关系恶化和医疗设施紧缺等不良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大力发展经济、提倡家庭养老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425.
在综述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6.
林下经济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文章概括了林下经济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贵州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典型特征,并从规模、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分析贵州发展林下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7.
杨军昌  程颖 《民族学刊》2021,12(10):98-105, 129
自汉晋到清末,彝族都以自己的文字记录着本民族本地区的社会生活,其遗存就是尚存于民间的部分古彝文文献。乌蒙山区的黔西北是我国彝族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彝族古文献的富集区。彝族古文献中有许多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内容的记述,主要体现为高寒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生态特征生计方式、生态灾害、生态退化及其应对等多个方面。记述内容丰富,问题深刻,仰赖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情节、观念及其地方性知识闪耀其间,既是古彝文献的重要价值呈现,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既有助于反思乌蒙山区的生态灾变因由,又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428.
明清时期,贵州经学发展较为繁荣,经学家与经学著述的地域分布有如下特点:其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学发展极不平衡;其二,各地经学研究的侧重点与优势各不相同;其三,有些地区的经学自明至清呈逐渐壮大的发展趋势,而有些地区的经学却在某一个时段呈集中爆发的特点。这些特点的成因主要在于:各地域经学自身发展之积淀,时代学风之影响,与省外文化之互动,以及各地交通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429.
云贵近代手工业经历了洋纱入滇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战时手工业畸形繁荣以及战后解放战争时的恢复正常三个阶段。其中,1851年机制洋纱入滇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是云贵近代手工业兴起的标志,1935年国民政府结束西南军阀并颁布禁烟令则使其战时手工业得以萌芽,而正式兴起则始于1938年厉行严种、严禁、严运的禁烟运动。在战时手工业萌芽及其兴起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等需要的战略转移是国民政府加强其生产的重要原因;战时云贵食粮基本仍可“自给有余”,是基于战争和经济建设所需丰富的矿产,复兴民族根据地的需要和交通中枢的战略位置等重要条件。随着全国抗战局势的不断加剧,云贵战时大后方战略位置渐趋凸显。特别是1938年东中部城市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进一步加强了对云贵的政治和工业化建设,并在严禁、严运、严吸鸦片的同时,中断了云贵洋纱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开启了云贵战时手工业历程。在战时的机器生产大背景下,云贵地区相对落后的手工业重新发展起来,其在推动云贵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贵州“工业建设方始萌芽”,云南工业建设也“开始建立”,但其实质是“畸形的繁荣现象”,背后存在着进出口困难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