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211.
本文通过讨论人类学由社会文化本体到人性本体的研究转向,民族志诗学和政治性所包涵的建构的真实与表述的解构,以及中国“不浪费”的人类学对人类学诗学的实践,阐释了作者关于人类学应基于人性观照的人本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212.
正视岭南,不仅包括深入总结岭南文学的风格与特性,同样也包括面对其欠缺和局限.一方面是对岭南文学深度的开掘,另一方面是对创作向度的把握.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对岭南诗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整理和澄清,在新的层面上,致力于岭南文学与文化相互提升的双赢.  相似文献   
213.
海德格尔对诗和艺术作品的思考渗透着他对于存在问题的真知灼见,他从分析作品之物性开始,进入到物与作品的中介亦即器具的分析中.然后追问那使器具之器具性敞开的东西.最后,他认为作品之创作就是建立一个世界和创建大地.这样,世界为显为明,大地为隐为暗,两者共同构成为作品之存在.  相似文献   
214.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乐黛云在90年代前期就对中国比较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主编的《世界诗学大辞典》体现了乐先生独特的比较诗学视野:正本清源,平等对话;寻求共同诗心。该辞典虽有词条收录不全,创新、思辨不足等缺陷,但在中西比较诗学史及其个人学术发展史上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15.
梁宗岱吸收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意象论、意境论,综合了中西文论中寓言的思想,形成带有自己的理论思考的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时期梁宗岱诗论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他对西方象征主义诗论的继承上,偏于他对外国文学的评论。然而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本土化方面体现他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精神:一是意象与象征的关系;一是意境与象征的缠结;一是寓言与象征的区别。  相似文献   
216.
当今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特征,文化领域也呈现出一种大融合的趋势。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也应该符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翻译标准和理论方面也应具有全球化的特色。从全球化的角度探讨学贯中西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林语堂先生的翻译理论,必将对我们现在的翻译工作有更大的推进。  相似文献   
217.
"上官体"诗学理论辑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对一代“唐音”的形成影响深远。他们不但留下了一批颇具新意的诗作,而且有明确的诗学主张来倡导“新变”诗风。通过现存资料的网罗勾稽,可以见出,“上官体”诗学理论内容涉及声律、对偶等艺术手法和情志意兴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从诗风流变的角度而言,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相似文献   
218.
本文对方东树的"魂魄"论诗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释,认为方东树的"魂魄"论诗是对中国传统诗学"象喻"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19.
中西诗学对于文学的存在方式,有着大致相同的看法,但对于文学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却有着不尽一致的看法。中西文论对于文学的存在方式,即文学本体的解释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框架,那就是着意于运用语言,通过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营造一个“创造的世界”。  相似文献   
220.
不同民族诗学体系的基本特性与本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逻辑,所以中国与西方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诗学体系与范畴。并且对于中国与西方诗学体系的构建方式与中心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