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与培养具有创新性的新型城乡中学美术教师的宗旨相背已久.从基础水彩画课入手进行符号、图式建构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实施,进而打破传统培养模式,为城乡中学输送具有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就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方式进行探讨,并以我院为例,说明了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和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试验基地是解决高等师范院校实习难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和消费时代的来临,为了提高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所大学的管理者最起码要像经营经济效益一样经营学校的特色文化,以争取最大的文化效益。经营现代大学的特色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文化不仅是积淀下来的,更是经营出来的。经营现代大学的特色文化是千秋之功业,是不朽之盛事。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文章根据保险专业多学科性、实践性和法律性的特征,提出了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5.
透视学是美术类本科教育的基础类课程。透视学具备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设置的与众不同。透视学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和具体的对于传统透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未来的社会,透视学也具有着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论坛与博鳌亚洲论坛都已成为共同管理国际社会事务、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二者同样采用会员制的形式、运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来管理事务、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前瞻的议题设置吸引与会者的眼球;然而,由于发展背景以及当前发展程度的不同,其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对会员条件限制的不同、会员结构的不同、服务保障工作主体的不同等。相比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商业化运作不够充分,会员结构及合作伙伴存在"中国化"偏向,对智库的重视和利用不足。博鳌亚洲论坛在坚持"三高"目标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品牌效应,加大与国际知名、有影响力的媒体以及世界知名大学的合作,扩大知识成果的影响力;要将服务保障工作外包,以切实强化商业化运作;并加大对国外会员的发展力度,逐步弱化"中国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格局中的美学比较所以能够发生 ,根本原因在于古典意义上那种普遍有效的理论话语的失效和多元、相对观念的确立。要摆脱中西方美学比较中长期存在的滞缓不前、缺少突破的局面 ,有必要特别强调中西方文化精神对中西方美学比较的功能性制约和参照系的科学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是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因此,加快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进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课程体系建设应与科技市场、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紧密相连;加强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突出高职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