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96篇
综合类   1429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选取权威的语言学杂志学术5篇书评为语料,从态度系统的视角对英语学术书评的评价策略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学术书评中蕴含了大量表态度意义资源,但其子系统分布不均匀,其中表情感、判定和鉴别意义的语言资源占表态度意义总资源的比例。因此,学术书评作者通过使用较多的鉴赏资源,判定资源来实现其评论客观公正的意图。  相似文献   
42.
对国学应该有一个科学态度,既不能盲目地视之为无瑕美玉,全盘照搬到现代生活中;也不能盲目地视之为全是糟粕,一概拒斥。与建立对国学的科学态度相关,还需要建立对西学的科学态度。只有建立起这两个方面的科学态度,才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43.
This study examines acculturation attitude and its relation to social support among Asian immigrant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42 Korean, Indian and Filipino immigrants in the USA using the Acculturation Attitude Scale and the Social Support Index. Findings showed that Koreans had a les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acculturation than did Indian and Filipino participants. Acculturation attitud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ducational level and English fluency. This study also fou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ttitude and social support.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 and English fluency were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 variables in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acculturation attitude. These finding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but also increase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awareness in working with thes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44.
一项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主体看待该政策的态度密切相关。研究1基于1 002份有效问卷,引入态度的三维度模型,将农业主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态度分成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与行为态度。结果显示:主体对土地产权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贷款政策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政策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难问题,增加农业收入;但利用政策贷款意愿度并不高。研究2基于857份农户和145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有效问卷,选用态度强度以及态度中心性,对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态度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态度强度与中心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态度强度上,行为强度差异显著,认知强度部分显著,情感强度不显著。中心态度上,农户的中心态度是认知态度,而新型经营主体是情感态度。此外,对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意愿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影响贷款意愿的态度具有差异性。可见,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态度差异是影响贷款受益群体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5.
现代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计量应用变得越来越媚俗化和庸俗化,大多数文章甚至都经不起150年前穆勒所提出的证实规则之逻辑检视,更不要说揭示出经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这一学术取向主要源于两大原因:首先,研究者知识结构的日益狭隘,使得他们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解释而无法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其次,学术界功利主义的日益盛行,使得他们以商人心态偏向容易被接受的主流化研究方法。当前,上述两大因素还有深厚的社会环境基础,这使得计量实证分析的形式化和庸俗化倾向更为严重。实际上,众多经济学人在对现实社会环境还缺乏基本理解的情况下就牵强附会地运用计量软件来寻找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至所得出的结果根本无助于现象预测或实践指导,由此也就呈现出明显的“下不着地”之风气。  相似文献   
46.
自2007年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分析,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然而绝大多数学者将目光集中在主要人物上,忽略了另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小人物——威尔逊。威尔逊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诸多意义,仅从生态角度来说,他便折射出了“爵士时代”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通过利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工具,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威尔逊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透过对于威尔逊的解读,得到对“爵士时代”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关系的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7.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关注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着重探讨如何结合高中英语新教材,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8.
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功能在于填补受害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害,使其得到抚慰,以便能开始新生活。因此,精神损害赔偿应本着“全面赔偿损害”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人为地限定数额。  相似文献   
49.
工作搜索行为是个体付出努力和时间,获取潜在的工作信息的有目的的意志性行为模式.关于工作搜索行为的结构有成分说、阶段说和维度说.影响工作搜索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工作搜索动机以及人格特质等,而个体的工作搜索行为又会影响到个体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对不同的亚群体分别进行具体研究;使多种研究方法相互交叉来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发展工作搜索行为的理论以及建构完整的模型;在应用领域中进一步研究工作搜索行为的干预与培训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
Using the 2006–2014 General Social Survey and 2006–2012 Portraits of American Life Study, I find that on three dimensions of social connectedness: social interaction frequency, core discussion network size, and number of close ties, that religious service attenders are more connected than religious non-attenders and then either spiritual nor religious, but there are few differences between attenders and the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d fixed-effects models show little evidence that switches between categorie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connectedness, and additional models show that prior social connectedness explain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future switches. This paper challenges assumptions that the non-religious are a homogenous group lacking the benefits provided though the social networks of religious congregations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what it means to be spiritual, measuring 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formal organizations i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